本报讯(记者 吴翔)昨晚,一部由“上海出品”,立体展现青海山河之美、生态之美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在东方卫视、青海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平台开播。三集的纪录片,观众会看见山峰的云,绚丽的美;也可以看见为了“宝贵”而环保的牦牛粪,和牧人争分夺秒的蜣螂……
为了真实呈现、全面展现青海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成果,青海省广播电视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耗时一年多,制作了这部三集每集50分钟的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三集设定:第一集《草·海》,聚焦黄河源、祁连山、青海湖,平衡的修复,循环与永恒;第二集《冰·河》聚焦长江源,关于生命的存在,万物生存的权利;第三集《峡·谷》聚焦澜沧江,自然的本真力量,旺盛野性的回归。
在今晚播出的第二集中,观众可以看到,澜沧江上游的扎曲河,奔涌之中在高原上切割出了立体的峡谷,云雨、草木,也变得丰饶旺盛,在这里,让人能感受到自然带给各种生命的本真力量。
片中,一位来自上海的昆虫爱好者朱笑愚也走进了这片高原峡谷。朱笑愚一边观察,一边讲述蜣螂活动,“蜣螂与草原生态,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镜头中,蜣螂在草原上忙碌滚着“牦牛粪球”,画外音传来,“蜣螂必须加快速度,因为这些牦牛粪可能很快会被牧人捡走。”话音未落,一位当地牧人娘许扎西捡拾牛粪收集在筐中,在帐篷里烧牛粪煮茶。正如片中所言,“不需要其他燃料提供能量,牛粪被很好地利用,牧人的生活方式使得草原生态能够良好循环。”
除了蜣螂,观众还能看到攀岩高手岩羊,在陡峭的山壁上,它们如履平地。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还幸运地拍到了难得一见的雪豹。
作为出品方之一的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多渠道也将共同推出该纪录片。此片将在3月12日至14日,每晚8:00在上海纪实人文频道播出;3月15日至17日,每晚10:00黄金时间在东方卫视播出;此外“百视TV”、看看新闻App也将同步上线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