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苍穹之上,科学无国界 关于新冠疫苗,这些流言你别信 上海科技馆 胶片科普电影将谢幕 智能车应用可以很“魔幻”
第10版:科创上海 2021-05-06

关于新冠疫苗,这些流言你别信

最近,风格各异的接种新冠疫苗的标语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也在迅速增加。疫苗,是对抗病原体侵袭的利器。不过,有关新冠疫苗的流言也多了起来……

流言: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突变,产生“免疫逃逸”?

真相:“免疫逃逸”指的是病原体或肿瘤通过不同机制拮抗、阻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免疫逃逸”在理论上虽然有可能发生,但它根本就不是疫苗该背的黑锅。

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株,在疫苗大规模接种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即使没有疫苗,病毒感染人体之后,免疫系统也会自己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压力,会导致变异株的出现。

另一方面,在设计各种疫苗的时候,研究者普遍选择了新冠病毒的整个刺突蛋白甚至灭活病毒整体,就是为了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针对病毒各个部分的多种抗体,这些疫苗在病毒变异的情况下也不会马上就失去作用。

如果接种者寥寥、疫病传播率居高不下,病毒才会有更多机会发生突变。

流言:新冠疫苗保护期仅半年?

真相:目前只有半年的数据,不是“只能保护半年”。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疫苗有效期大概是6个月以上。这是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不代表免疫只有这些时间。而且,抗体也不是衡量保护的唯一指标。

针对率先接种疫苗者的研究发现,接种者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专家们也在继续加强监测,更长期的保护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流言:打了新冠疫苗就不用做核酸检测了?

真相: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据介绍,接种新冠疫苗后,极少数受种者仍可能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原因包括:全程接种疫苗后,个别受种者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疾控中心提醒,这部分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