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斋宫鼓楼 (速写) 也许他们更快乐 早知潮有信 用音乐传递我们的价值观 “你争我夺”话竞争 音乐家的气场
第17版:夜光杯 2021-05-13

早知潮有信

哲 俊

多年前,一天凌晨一时二十五分左右,我下班回家正走在陕西北路上,远远地见到一辆24路电车往南开来。突然之间,一种好奇心让我心生一念,这辆车来得准时吗?于是站在车站,看着车子一步步地进站。车子停下的那一刻,我抬头看看站牌,时间是01:27,和站牌上的时间正好。

没想到,夜宵车竟如此准时,引起我的兴趣。以后的日子,我夜班路过时,时间差不多的话,我总要在站台上看着夜宵车的到来,似乎是在迎接它,也似乎是在验证它是否准时到达。不管是02:07,还是02:47,它都是如约而至。我印象中只有一次,是晚了1分钟。有次乘夜宵车,曾问过一位驾驶员,会不会不准时靠站?他告诉我,不会。因为乘客是算准时间来的。一旦乘不上,要等很长时间,驾驶员宁可晚一分钟到也不会提前,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乘客都能早点回家。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命脉。1291年上海设县,此后漫长的数百年间,木船和马车、牛车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16世纪出现了一种可供人雇用的营运轿子。再后来,出现了黄包车。直到1908年3月5日5时30分,英商从静安寺开出了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中国民族企业家在1913年开通了华界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有公共交通车辆900辆,每天载客66万人次。1958年9月,第一条为三班制工人服务的65路夜宵线公交车开通,从此,上海公交全天候24小时运营车辆越来越多,至今已有40多条。

上海城市发展太快,公交需求激增,但在那个特殊的10年中,乘客增长50%,而车辆仅增加13.8%,运能增长17.4%。上世纪后二三十年,公交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公交车厢一平方米的地方要站11个乘客,就是那时真实的写照。作为过来人,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在上海乘公交车,车站上的乘客越聚越多,但车子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上班的时间快到了,那个急啊,路近一些的,想想走了,往往心又不甘,一步三回头。如果此时看到车子将要到站了,便急忙回头。如果走得远了,往回走又赶不上,赶前一站又不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子过去。如果看到车子并不十分拥挤,是最为懊悔的,只能自认倒霉。如果碰巧赶上的话,心里则不免小窃喜,似乎赚到了便宜。最难过的,是有事赶路,你伸长了脖子,车子就是没有;当你不急时,车子却一辆接着一辆。那时最常想到的,是唐朝诗人李益的诗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现在,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有了极大改变,快捷方便安全的地铁成了人们的第一选择,还有出租车、私家车,人们可以计算着时间出行,再也没有了挤公交的苦恼了。现在不仅夜宵车是准时的,公交车还能在家里通过手机查找到站时间,站牌上也标注着各个车子到站的时间,乘客一目了然,可以笃悠悠地刷着手机,不必再伸长头颈,翘首以盼地望着车子到来了。

现在,夜宵车准时,白天的车子也准时,这是科技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