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浩瀚沙漠、苍茫戈壁、逶迤雪山、丝路古道,冰峰与火洲相望,沙漠与绿洲为邻。新疆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醇厚的历史文化,能满足人们对世界的想象。
昨天,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携厂代表团的导演、演员一同现身上海国际电影节,在“走进中国新疆电影”发布会现场,与大家分享新疆电影一路走来的历史,以及努力打造“新疆电影品牌”的决心与信心。
记录时代变迁
一开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舞蹈演员们载歌载舞,展示着新疆各族民族舞蹈的风采与风情,让观众们眼前一亮。现场还有哈密瓜、灰枣、葡萄干等新疆特产的陈列,让人仿佛置身新疆,感受这片土地的热情与富饶。
“新疆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多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拍摄电影的绝佳去处。”高黄刚娓娓道来,讲述天山电影制片厂多年来的拍摄理念与守正创新之处。
60多年来,天影厂几代天影人薪火相传,共生产创作出了119部电影,30多部纪录片和300多集电视剧。其中包括,以感动中国人物阿尼帕·阿尼马洪收养10个不同民族孤儿为原型的影片《真爱》;以新疆籍学生在内地高中班学习生活为题材的《梦开始的地方》;以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文化为题材,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沧桑巨变的《远去的牧歌》;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题材的《昆仑兄弟》等……这些电影均源于新疆的现实生活,讲述的都是鲜活的新疆故事。
歌唱幸福生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近年来,我厂始终坚持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之路,所有影片中的原型人物,都是在我们持续开展的深入基层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采风、采访、下沉体验中找到的。”高黄刚说,新疆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建设美好家园,共圆祖国梦想”的征途中,太多的典型人物、时代骄子、时代英雄不断涌现,为电影工作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宝库和精神营养。
“在影片开拍之前,我和编剧两个人在新疆南部的和田、喀什地区近20个驻村工作队里采访。”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见上图)的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来介绍说,影片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个山村维吾尔族女孩阿依古丽的舞蹈梦徐徐展开,其主要故事源于新疆现实生活,人物亦有原型。他说:“采访的每一天,我和编剧都沉浸在感动中,驻村工作队的辛苦和奉献精神,以及他们对当地老百姓的那种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我。”在导演看来,影片的结尾,当上百个纳格拉鼓同时打响的时候,这鼓声,“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声,是自由歌唱、幸福生活的美好心声。”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