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吃酒勿开车 炒一碗豌豆翠衣 上海话里的“牵” 热天赶农时  锄草种豆忙 老百姓眼中的“灶头” 绿豆棒冰 小辰光天热侪着木拖鞋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1-07-04

老百姓眼中的“灶头”

文/叶世荪

形容时运不济、各种不顺利,上海人说“倒霉”“倒运”“触霉头”,也说“倒灶”。笔者所见的所有吴方言、上海方言词典都收录有该词。1935年出版的《上海俗语图说》中解释说:“凡人遭到不幸的事,便自认倒灶……灶是煮饭的东西,人无饭而不活,把灶打倒,其不幸程度比打碎饭碗更甚,故‘倒灶’乃是无饭吃的表示,‘倒灶’以后,便须忍饥挨饿,人生不幸莫大于此。”该书甚至还列有一张炉灶翻倒的手绘图。

因为攸关生计,自古以来灶具就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也成为了意念和精神层面的某种象征。据传,汉代扬雄所作的《太玄经》中就有“灶灭其火,惟家之祸”的说法。元代王晔《桃花女》中写道:“敢是这老头没时运,倒了灶也。”明代唐枢《籁》中写道:“穷生虱子富生疮,背时倒运生疳疮。”《西游记》中写道:“那大仙惊骂道:‘你这猢猴,怎么弄手段捣了我的灶?’行者笑道:‘你遇着我就该倒灶,干我甚事?”

此外,明代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清代吴炽昌的《客窗闲话》、俞万春的《荡寇志》等诸多书籍中都能看到这个“倒灶”。

“倒灶”一词并非上海话所专有,作为古代汉语的传承,它还保留和流行于南北方的许多方言中。清代四川中江人刘省三用当地方言写就的小说集《跻春台》中就多见该词,例如卷二中写道:“尊一声背时鬼听我禀告,在我家久居住很把驾劳,弄得我这几年背时倒灶,凡百事不顺遂好似水消。”“谁知这人正倒灶,身上银钱莫分毫”……

近十年来,陕西、甘肃、温州等多地学者结合该词在当地方言中的流传,发表了许多相关论文。但是,由“倒灶”衍化而来的熟语“狗皮倒灶”,却非吴侬软语不说。

程造之的小说《黄浦春潮》中写道:“你要他钞票,他就死样怪气、狗皮倒灶,从来没爽气过一次”;“她知道施再生使用职工一向狗皮倒灶,专门搨便宜货”。在上海话里,熟语“狗皮倒灶”已少有倒霉、不顺的含义,多指吝啬、小气、不像样、没腔调,也指不光明磊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