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筑梦冰雪  面向未来 重温申城与冰雪百年之缘
第18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1-12-16
去上海体育博物馆看冬奥展

重温申城与冰雪百年之缘

冰雪迷参观冬奥临展

临展展出一台比赛用单人雪车

上海举办的2012短道速滑世锦赛吉祥物(右)

孩子们在飞扬冰上中心上冰球课 本版图片 记者 李铭珅 摄

扫码看视频带你逛临展

今天,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天的日子。黄浦江畔,冰雪运动的氛围也日益浓厚。作为申城迎接2022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天主题活动的重头戏,上海体育博物馆第四展厅华丽变身,以冬奥为主题的展览正式开幕,53套、116件冰雪展品惊艳亮相。探访城市冰雪历史、聆听健儿逐鹿冰雪故事、感受赛场峥嵘……让我们通过一件件展品拥抱这场冰雪奇缘。

百年前的尝试

申城的冬,缺冰少雪。上海与冰雪运动之间,却从无隔阂。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上世纪初,冰雪运动就已经出现在上海。在临展现场,还展出申城昔日滑冰用品。

这个故事最早要从清末讲起。开埠以后的上海,成为许多“洋运动”登陆中国的滩头。当时有几位在上海的英国人,觉得西方的各种运动,在上海都风行过,只有溜冰还没人试过,于是他们尝试在地上浇水成冰。但是上海冬季的温度不够低,所以很辛苦地浇了几个小时,才开始滑没多久,冰就融化了。最初的真冰尝试就此作罢。

但是对于溜冰的向往并没有消失。在辛亥革命前,上海虹口出现了第一家水泥地的人造溜冰场。这之后,双排轮滑就成了风行的主流,上海人也称之为“溜冰”。上世纪70年代末,滚轴溜冰场风靡申城,不少上海人童年回忆里,都有这个运动的身影。

跨入新世纪,上海的冰雪运动得到了快速发展,奠定了上海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中的桥头堡的地位。上海举办一系列国际性冰雪赛事,其中有短道速滑世界杯这样的顶级赛事,也有本土培育的IP赛事——上海超级杯大奖赛等等。在展厅中出现的这两项赛事的吉祥物,勾起不少人的回忆。

“冰山上的来客”

漫步展厅,最大亮点是一位“冰山上的来客”——一台比赛用的单人雪车。雪车项目与上海颇具渊源,上海小囡邵奕俊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作为舵手参加了男子四人雪车比赛,成为第一位亮相冬奥会的上海运动员。在这次展览中,还展出邵奕俊参加平昌冬奥会的正装服饰以及比赛服。

细心的观众或许还会发现,展览现场的比赛服在肩胛骨位置有一条长长的口子,甚至隐约还能看到有斑斑血迹。原来在参加平昌冬奥会比赛时,由于后面的推车手在跳车时抬腿过高,不慎刮到邵奕俊使其受伤,他带伤完成自己的冬奥首秀。

从事雪车运动难不难?邵奕俊曾透露:“每天以时速一百多公里在赛道上摸爬滚打,几乎每个人都是伤痕累累,翻车是家常便饭,我们的驾驶技术可以说是用我们的血肉之躯撞出来的。”

世界上很多著名雪车运动员都是从田径项目转过去的。从田径项目跨界选材,2017年以来,先后有8名上海运动员入选国家雪车集训队。目前在国家队,除了邵奕俊,还有刘蔚、应清、甄恒共四名上海运动员入选备战北京冬奥会,他们都是从莘庄田径基地走出去的。

冬奥上的足迹

“履冰踏雪 相约冬奥”是这次冬奥主题临展的名称。在展区最中心位置,一本《打开中国冰雪》的立体书生动而形象,赛区场馆介绍、冬奥项目图标一应俱全,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也都来了。在立体书旁,悬挂着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用点位标出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地,并且标有会徽和主要信息。

从这些兼具艺术性和标志性的会徽中,可以一窥冬奥会不同举办国的风格特点。另外,纵观全图也可以得到一些非常直观的信息,比如冬奥举办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亚洲只有东亚三个国家,也就是日本、韩国和中国成为冬奥会举办地,而南美、非洲、大洋洲三大洲至今一届也没举办过。这其实是和冰雪比赛的独特要求有关,北纬30°-60°是举办冬奥会的黄金纬度,纬度低则太热,过高就会太冷,也不利于比赛。

在展厅中,观众还能看到一条冬奥运动时间轴,从1980年新中国体育健儿第一次出现在冬奥会赛场起,到1992年叶乔波获得第一块冬奥奖牌,再到2002年杨扬的第一块冬奥金牌,然后是2010年王濛的连夺3金,清晰记录了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会一步步前行的足迹。

群英荟萃、冬梦神州……通过观展,上海市民可以更近一步了解北京冬奥会以及北冰南展、雪耀申城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今年冬天,上海市民也有了近距离感受冬奥会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