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敬告读者 树木修剪怎样算过度? 近期最暖是今天  寒潮今夜就来到 朗读亭的思念 冬至祭扫高峰将至,21日达极值 “为什么”上网,“怎样做”落地
第3版:要闻 2021-12-16

“为什么”上网,“怎样做”落地

方翔

空间站里的宇航员如何吃饭?为什么有的星星永远不会落下?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吗?……对于许多70后和80后来说,对科学的好奇,很多都是来自于经典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昨天,《十万个为什么》短视频在抖音上线,这些70后和80后带着孩子一起了解“怎么知道一块石头是不是陨石?”“为什么说光速是不变的?”“都说海水是咸的,为什么海冰不咸?”……

据当年曾经编撰《十万个为什么》的老编辑回忆,书中的许多“为什么”,都是来自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比如:消化科的医生提出,饭前便后要洗手;五官科的医生则提出,看书要保持一尺远的距离等等,因而“生理卫生”成为当时在《十万个为什么》中销售量最高的分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院士加入到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队伍中,像汪品先院士既参与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写,也参与此次短视频制作,在日常更是把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在抖音等平台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触达年轻人。

好的科普作品往往也是讲好科学故事的精品,因为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科研人员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受众再次去“复盘”他们的科研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传递了科学知识,更让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本质,甚至领悟到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更加重要的内容,而这也是讲述科学故事所要实现的目标。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是近期受到很多人关注的科普“网红”,虽然她的实验是“土里土气”的,但讲解却是通俗生动,原理更是清晰硬核,加上“不刷题”的账号名,她被亲切地称为“吴姥姥”。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科学普及做到位才能让更多人爱上科学,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怎么让人爱上科学?怎样让人不畏艰险地做科学试验?这样的科学精神往往要从青少年时期培养,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起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搏击思想长空的能力,其中更是离不开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吴姥姥”在这个方面也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科学传播首先需要建立信任,并在信任的基础上去传播,所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与目标对象产生共情,也就是“同频共振”。好的科学故事不仅仅是让人们获得技能和知识,而且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像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整合高等院校、高科技企业、教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打造出适合中小学的《走进人工智能》青少年科普读本,从科普和青少年教育的角度,用浅显易懂和活泼有趣的语言,结合大量漫画图片、情景对话、感知实验、探索实例,介绍人工智能会“学习”、会“看”、会“听说”等方面的技术和应用,并讨论人工智能伦理和展望人工智能未来。

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中,科普工作“怎样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聚集一批有影响的科普大V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好本市各级各类科普场馆和基地,进一步提升宣传推广方式方法。媒体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年末委员视察中获悉,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示范性科普场馆56家,基础性科普基地262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29家,基本形成数量充足、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科普设施框架体系。全市平均每42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

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上海要“打造全国科普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的目标。用科普方式诠释科创中心,通过数字赋能,让科普供给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推动公共设施嵌入科普功能,构建区域特色科普生态,将进一步助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