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静安新添乐龄老年大学 老儿郎:从“上学难”到“求知乐”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12-16
上海老年大学限学制限课程限年龄,有效破解“一位难求”

老儿郎:从“上学难”到“求知乐”

松江区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在外采风 采访对象供图

钢琴课上,老师在给老年学员讲课

本报记者 王蔚 张炯强

家住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山水景苑的王厚勤,今年67岁,是松江区老年大学的学员。每周三和周四上午骑电动车去上学,算准28分钟路程,就可以坐进教室里学习书法了。他说:“我学过很多课了,但现在每人限报两门课,而且,学了两年就要结业,不能再报同一个班了。这样也挺好的,可以把宝贵的教育资源分享给更多的老年人。”

时值岁末,上海市、区两级社区教育单位探索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破解了老年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一位难求”“课程资源总是僧多粥少”以及“老年人永远不想毕业”等难题。

1 校园成了精神家园

“学校好、老师好、课程好、同学好。”王厚勤一连用了四个“好”来形容在松江区老年大学的求学经历,许多老年人把老年大学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礼拜见不到老师和同学,心里就会觉得空落落的。他说:“退休至今,我学过古代经典阅读、写作与欣赏、中西式点心制作等。以前我是不进厨房的,自从学了西式点心后,我做的蛋糕和面包,小外孙女可爱吃了。但我做的花卷就一般了,可能还学得不到位,真想再报名学一次中式点心制作。但我也知道,大家都占着学位,这个班就永远没法招新生。”有一年,王厚勤报名进了“红楼梦阅读班”,学额是35人,没想到开学第一堂课,班级里一下子来了70多个老人,第二次上课时又变成了80多个人,教室里根本挤不下,正常报了名的人也无法安心听课,学校只得将没报上名的老人请到楼上的大教室,通过视频转播的方式听课。

63岁的徐伟,拥有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学历,退休后进了松江区老年大学。“我在2016年进了声乐基础班,两年毕业后升入提高班,原本去年要毕业的,但因为疫情的原因拖到今年底才毕业。我家住在白洋苑小区,15分钟就能走到学校,每次去学习,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现在限报两门课,我还报了一门钢琴团队课,等明年春季班招生时,我再去另选一个喜欢的课。”徐阿姨说,她所在的钢琴团队班,有点像是专门为不想“毕业”的老人量身定制的,这个班的学员都是从钢琴基础班开始,再到提高班,结业后大家又都不想离开这么好的一个集体,学校就动员他们成立学习团队,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校提供学习场地。大家每周到校聚一次,回回琴或排练些小节目,也可以称是“钢琴老人”的小圈子吧。

2 圆满解决“只进不出”

“原有的钢琴、古筝、书法等课程,学制一般是五到六年。这么长的年限,很难保证老年学员能够坚持学完全部课程。因此,在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后,我们对有些课程的学制做了重新设置。比如,钢琴、古筝课程,设置了基础班、提高班和即兴创作班;书法课程是以楷书为基础班,以草书和行书为提高班,再设了一个创作班,学制都定为两年。这样,这些课程的学额一下子就变丰富了,可供更多的老人自选相应的课程。”松江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王正勇介绍,该校的探索是从“限学制”开始的,再从“限课程”入手,提高老年学员的报名几率。他说:“为了保证新生的就学机会和入学率,就需要彻底打破‘只进不出’现象。我们规定每位学员限报两门课程,还采用了网络报名方式,学员可以报几门课、应该报什么级别的班级,都由系统自动设定。另外,每学期的招生信息、开设课程、学额数等详细信息都会发在网上,让老年教育也更加公平、透明。”

松江区老年大学校长周明说,让老年学员欢欢喜喜地“毕业”,这样的热闹场景深受老人们的欢迎。每学期末,学校都会对结业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组织结业班举行丰富多彩的结业展示活动,让老人们感觉自己学有所成,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是到了应该“毕业”的时候了,家人和亲朋好友也能一同分享他们“毕业”的喜悦。近三年,学校的结业率达到100%,学员不肯“毕业”的现象得到了解决,进一步盘活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3 打造各类老年大学

仇先生今年快70岁了,退休后一直想学点知识、技能。无奈此前报了多次老年大学,均被告之学位已满。如今,申城市、区两级老年大学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出台了学员限报课程的具体规定。老仇终于如愿,获得了上海老年大学两门英语、一门声乐共三门课程的学习机会。他说,一来,老年大学改变了上学模式,原本“只上学不毕业”的情况变了,老人们得以更公平地报名、选课;二来,上海老年大学构建了老年教育学习新模式,不仅在课堂,在电视、在网络同样都能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以前坊间戏说“上老年大学比高考还要难”的现象正在悄然变化。上海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户籍总人口的35.2%。在经济发达、收入较高的上海,老年人早已不再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教育成为大多数老人的新需求。在此背景下,各类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难题最为突出。每年12345热线都会接到众多老年人的反映,称自己“上学难”。

老年人求学的数量越来越多,课堂资源和教学资源有限,为解决这个矛盾,上海正采取社会多元主体举办老年大学的尝试。目前,除了上海老年大学和各区级老年大学,还有一批社会多元主体举办的老年大学,包括中银网上老年大学、上海市群艺馆老年大学、小白鸽舞蹈老年大学、花样老年大学、星光摄影老年大学和上海市军休老年大学等。

市教委表示,未来将努力打造各类老年大学,使它们成为老年人心中的“求知学园、温馨家园、健康乐园、美丽校园”,让上海的老年人内心充满着幸福感。

4 适当限定报名条件

目前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500多万。相比较,沪上普通高中生总人数不到20万。也就是说,即便有5%的老人想上学,老年教育报名人数也远超高中生总数。而且,现在上海各类老年大学的起始招生年龄一般都下延至50岁。如果再不“限学制”“限课程”,老年大学肯定会“吃不消”。这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王厚勤说:“老年人想学到老,这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为。我倒觉得,老年大学线下学习的报名条件,不妨对年龄上限做适当的规定,比如定在70岁或75岁。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也是学习的本钱’,报名上学的老人,身体必需要好,否则也会产生安全隐患。虽然学校为我们免费购买了保险,但病怏怏或走路不方便,上学也会变成负担。”

王正勇说,目前松江区老年大学已对招生对象作了较严格的限定,女性必须年满50周岁,男性必须年满60周岁,而且必须是退休人员,另外还必须是75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人员。对于75岁以上仍有学习需求的老人,引导他们到就近的街镇老年大学社区分校和学习点参加学习。

事实上,对于那些腿脚不便,或有各种急慢性疾病的老人,有时正常的上下学、听课和参加班集体活动,都会存在诸多困难。为了便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同享学习的快乐,市教委表示,上海正在发展远程老年教育,推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上海老年大学开播了“乐学大讲堂”,邀请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了“抗疫专题”“时事政治”“健康养生”等老年群体喜爱的专题系列,至今已拍摄了69讲,所有的内容均通过网络及电视播出,为全市、全国甚至全球的老年朋友提供公益性的优质教育资源。据统计,“乐学大讲堂”收看人群遍及全国,还辐射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的华人群体,收看人次已超过百万。

要破解“老儿郎”上学难,还应充分挖掘现有普通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各类学校和文化馆、体育场、活动中心等单位潜在的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班、委托办班、设立分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多样化教育。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凝聚更多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就一定能让越来越多的“老儿郎”快乐地背起书包上学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