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微缩模型里发现艺术世界 从南宋走来的水利家兼书画家
第9版:文体新闻 2022-01-10
看看这座古老的水闸,了解这位— —

从南宋走来的水利家兼书画家

大小不一的木桩 本版图片 记者 王凯 摄

扫码看水闸遗址

坐落在普陀区志丹路和延长西路交界处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周围居民区环抱,烟火袅袅,熙熙攘攘。这座宏伟又低调的水闸,见证了至少700年的上海历史:上海先民以高超智慧与勤劳双手,疏通了淤塞萎缩的吴淞江河道,成为宋元两朝最重要的地理成就之一。

河水滋养两岸农田,促商贸生机勃勃,对上海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持续几百年。主持这项工程的上海青浦人任仁发(见上图)未必能预测到,河道格局奠定了上海繁荣的环境基础。他对故乡不遗余力的贡献,与他的画作一起光照史册。

一 遗址仅此一座

任仁发是地道的上海人,生于南宋,世居上海青浦青龙镇。他于南宋末年中举,后入仕元代朝廷,担任水利部门高官,负责整治河患。以前上海的航运主要靠吴淞江(今苏州河),但因为长年淤塞,航运不便,任仁发上书要求治理吴淞江,志丹苑水闸是任仁发主持的水利工程之一。据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宋建介绍,任仁发曾先后在吴淞江支流上修筑水闸6座(1304年-1325年),目前能够勘探并完整留存的遗址仅此一座。任仁发的治水功绩直接影响了上海河道,让通商环境发生本质变化。

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徐苹芳评价道:“(水闸)建立在宋元时代的吴淞江旧道上,说明上海当时已十分重视水利。它的建筑模式完全符合宋朝《营造法式》的要求。它的发掘对研究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流域的历史变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该遗址于2001年5月被发现,考古专家在2006年完整揭示了遗址全貌,在当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 工程经久不倒

历时10年考古发掘、原址保护和文物研究,上海在距今700多年的元代水闸上建成一座现代化的遗址博物馆,总面积达2300平方米,博物馆的大部分空间潜于地下,这是上海市区唯一的遗址类博物馆。

博物馆建于水闸遗址上方,建筑体现了水闸建筑元素,凸显了“水”的主题。博物馆将水闸的发现经过、历史背景、建造流程、水闸结构、工艺功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整座博物馆位于地下7米,有近1500平方米展示区。入口处以及馆内地板大量采用钢化玻璃,观众只要低头便可看到遗址的全貌:闸门、闸墙、底石、夯土、石板、木桩秩序井然分布。水闸的入口似元宝,两根悬挂闸门的梁柱,在遗址内屹立不倒,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一个个高矮不一的木桩,每个上面都有标号。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透露,这样的木桩在整个遗址区共1万多根,裸露出来2000多根,它们加固水闸,用木桩顶起木梁,上面垫木板和石板,这样建造水闸固若金汤,是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做工最精的一处了。“从技术上说,元代时期建筑营造水平,放在今天看应该评得上‘鲁班奖’。”

博物馆地下空间陈列了原址考古发掘的文物,包括陶罐、瓷器、瓦当、铁钩、铁钉、钱币等修复品、复制品、残片。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启用了一批宋朝的能工巧匠,因此一些烧制成品延续了宋代烧制工艺,这些文物遗存勾画出了一番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代入到水闸遗址的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回了手工铸造业发达、通商繁忙的吴淞江港口。

三 海派绘画巨匠

主持水利的任仁发还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善绘鞍马、花鸟、人物,与同代书画家赵孟頫齐名。他画马技艺高超,曾被皇帝要求画御苑马厩中的名马,从而得到赏识,后世称赞任仁发的画可与韩幹《照夜白图》等名画媲美。

可能是治水公务繁忙,任仁发存世画作极少,现存作品大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两家博物院。流入民间的《五王醉归图卷》于2020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上拍,最终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将它收入囊中,拍卖价格超过3亿港元,这个价格创下了当年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成交价纪录。

《五王醉归图卷》描绘唐玄宗五兄弟在花萼相辉楼宴罢醉归之情景,乃任仁发笔下罕见的纸本作品,宋笺纸质细密、包浆良好、色彩明亮;用笔轻松自然,整幅线条勾勒凝练潇洒,平铺式构图正是唐人造型和宋元用笔。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