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佩洛西亚洲之行目的就是渲染冲突推动分裂 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第15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2-08-11

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江天骄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江天骄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正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受新冠疫情影响,原本应于2020年举行的本次大会被推迟2年之久。尽管大会得以召开,但由于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多年来的结构性矛盾,加之近些年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的恶化,此次大会面临严峻挑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开幕式上表示,核风险处于冷战以来最高点。本期“论坛”特请专家进行解读。

1 多年结构性矛盾旧患未愈

问: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多年来的结构性矛盾有哪些?

答: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获无限期延长,但全球防扩散与核裁军因冷战结束而得到的黄金期也很快终结。美俄在核裁军问题上逐渐停滞不前,地区核扩散问题愈演愈烈,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的矛盾激化为冷战后长期困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顽疾。

美俄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有核武器国家,对核裁军负有特殊、优先责任。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美俄短暂的“蜜月期”后,双方政治互信不断下降。尤其在美国坚持谋求核霸权的背景下,美俄核裁军步子越迈越小,甚至出现停滞和逆转的现象。布什政府退出《反导条约》,打破了美俄之间长期维持的战略稳定。在2002年公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美国不仅升级“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而且提出可以采取先发制人核打击,扩大核武器使用范围,并研发新型核武器。布什政府进攻型的核战略极大地挫伤了全球防扩散与核裁军进程,200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未能达成任何最终文件。奥巴马上台后试图进行“核公关”,与俄罗斯成功签订《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到奥巴马行将卸任之际,美国不仅核裁军速度十分缓慢,反而还启动了3500亿美元的核武器库升级计划。特朗普上台后更是积极推动“核重建”,要求提升核武器在应对大国竞争中的作用。与此同时,美俄互相指责对方违反《中导条约》,最终导致美俄核军控体系濒临瓦解。

东北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的核扩散问题久拖不决,美国的双重标准进一步加剧了核扩散风险。在东北亚,“六方会谈”停摆后,美国非但没有正视朝鲜合理的安全关切和经济发展需要,反而不断通过武力威逼和经济制裁方式施压。同时,美国默许该地区重要的军事盟友日本拥有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囤积大量武器级核材料,并逐步放松韩国在后处理以及导弹研制方面的限制,这种双重标准引发了东北亚严重的核安全困境。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南亚,印巴核试验之后,美国一度对印度施加严厉制裁,然而为了牵制中国,美国后来不仅接受了印度的有核武器国家地位,还与其签署核能合作协议,公然背离核供应国集团的核出口准则。在中东,以色列作为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公开的秘密。美国在拥核问题上偏袒以色列,还同以色列一道抵制中东无核区计划,是导致该地区长期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使得国际社会为解决伊朗核问题作出的努力付诸东流。伊朗一旦拥核,《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遭受又一重创。

更重要的是,《禁止核武器条约》正加剧有核武器国家与无核武器国家之间的矛盾,使得当前国际核军控体系面临动摇之虞。

出于对核裁军进展迟缓的不满以及对全球核扩散与核战争风险上升的担忧,部分无核武器国家和非政府组织广泛推动废除核武器运动。最终,联合国大会2017年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2021年生效。该条约抛弃了循序渐进的核裁军路线,从法理上认定核武器为非法,要求立即全面彻底消除核武器。尽管五核国一致反对这种激进的核裁军方案,坚定维护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核军控体系。然而,《禁止核武器条约》为一批对原有制度不满的中小国家和非政府组织,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另起炉灶提供了示范。原本就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失去耐心的国家可能更不愿在本次审议大会上寻求与有核武器国家对话达成共识,从而增加不同国家群体间的裂缝和对抗,严重削弱各方对维系《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信心。

2 地缘政治形势恶化添新伤

问:为什么说近年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受到了更大压力?

答:除了上述结构性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外,近年持续恶化的地缘政治形势给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带来了更大压力。

俄乌冲突使部分国家在拥核问题上蠢蠢欲动。一是俄罗斯在冲突早期为了威慑美西方国家而提升了核战备等级,被不少国家看作古巴导弹危机的重演。对于广大无核国家来说,全球不安全因素正在增加,不仅面临常规战争的风险,而且还可能爆发核战争,因此一些国家拥核自保的意愿更加强烈。二是美国借北约和双边军事同盟体系不断“拱火”加剧核冲突升级。美国多年来主导的北约东扩本就是俄乌冲突的重要原因,俄乌冲突爆发后,反而更给了美国攥紧北约这一拳头,激活其军事同盟作用的契机。欧洲国家被绑上美国战车,进一步增加国防开支、分摊北约军费,并多次开展大规模核威慑军事演习。在东亚,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要效仿北约“核共享”模式,在日本前沿部署美国核武器,韩国也出现要求美国重新在前沿部署核武器或独立拥核的声音。三是乌克兰境内核电站多次拉响警报给如何在武装冲突期间保障核安全提出了考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断电唤起了人们对于曾经全球最大核爆炸事故的恐惧,直接位于冲突前线的扎波罗热核电站更是多次发生火警和被无人机袭击事件。在武装冲突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否照常对核电站安全保障进行有效监管,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开启了“潘多拉魔盒”。美英作为有核武器国家,以建造核潜艇为由向无核国家澳大利亚出口成吨的武器级高浓铀,严重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目的和宗旨,直接违反《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开启了危险先例。此外,美国近年来为推行地缘政治战略,不断在亚太地区组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日印澳“四国机制”等小圈子,以遏制地缘竞争对手。不能排除美国今后为巩固同盟或拉拢其他无核国家入伙而进一步在所谓“核共享”、敏感核技术、核材料出口等方面开历史倒车,持续冲击防扩散体系,引发核军备竞赛,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

3 中国坚持构建安全共同体

问:中国作出了什么努力?

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也是当前国际上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条约之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安全挑战,各方都应立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这一原则,持续完善核领域全球治理,筑牢核战争的防护栏,促进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为此,中国在此次大会上提出三大主张:

一是坚持共同安全理念,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中国一再强调核裁军应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原则。与此同时,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在核裁军问题上应该履行特殊、优先责任,进一步大幅、实质削减核武库。中国自拥有核武器第一天起就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积极倡导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将通过五核国机制等加强核政策对话,合作减少核风险,坚持“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理念,维护当前国际军控体系和全球战略稳定。

二是坚持政治解决方向,应对核不扩散挑战。核武器扩散有着复杂的根源,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中国始终坚持应加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性和普遍性,摒弃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做法。在朝核问题上,坚持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推进朝鲜半岛建立和平机制及实现半岛无核化进程。在伊核问题上,坚持通过外交谈判推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早日重返正轨。无论是美英澳核潜艇合作还是其他形式“核共享”都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相违背,加剧核扩散与核冲突风险,中国将同其他地区国家一道予以坚决反对。

三是坚持共同发展初心,促进和平利用核能。中国提出平衡推进核裁军、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条约支柱,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坚决抵制部分国家表面上以防扩散为由,实际上以意识形态划线,滥用多边出口控制机制,人为构筑技术壁垒,损害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