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逸
塌菜其貌不扬,以前似乎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会想起她。老人们总说过年要吃点塌菜,上海话叫“沓沓扑扑”,这使我一度以为这菜应该写作“沓苦菜”。在塌菜上市旺季,霜打过的塌菜,依然精神。矮小的叶瓣和其他绿叶菜比起来更加硬挺,这也意味着更脆爽和香甜。
我家最常做的方式是塌菜炒冬笋。冬笋切片汆水,下一勺猪油,一定要猪油,就像我先生炒蔬菜一定要用铁锅一样。那猪油一入烧得滚烫的铁锅,就化成澄亮的热浆和缕缕香气,下塌菜,刺啦刺啦的,再放笋片,翻几下,撒点盐就可以出锅了。碧绿生青,关键是香。热气腾腾地盛在一只大蓝边碗里,端在手心里,那绿叶被油润渍的香,是不可多得的温暖和慰藉。如果有年糕,放入一同炒,炒到年糕有点微焦,那滋味更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塌菜另一做法是入汤。餐桌上常见的肉丸蛋饺汤,塌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数不多注重摆盘的汤。高汤打底,塌菜一层,上面再依次铺上蛋饺、爆鱼、肉皮、冬笋等,真是应了“沓沓扑扑”的好口彩。
随着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上海,上海人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化。但这些传统的、充满温情的传家菜,却是根深蒂固的上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