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双春年颂 邬达克建筑(中国画) 塔菜 别急着“断舍离” 碇步“琴桥” 上海人的补 《我的祖国》别具一格的演奏
第12版:夜光杯 2023-03-01

别急着“断舍离”

林明杰

听说倡导“断舍离”生活方式的日本“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恵,在生了三个孩子后,自己家里也无法维持“极简主义”风格了。她无奈地自嘲:“自己只要在睡觉前刷牙就可以了,孩子只要活着就可以了。”

我听后不禁有种“幸灾乐祸”的开心,我不太主张推广“断舍离”的生活方式。个人喜欢,无可厚非,推广,何苦呢。我们每个人迟早都会跟生活中的一切“断舍离”的,何必急着现在?

小时候看到一幅老照片,一位大思想家客厅,地上乱哄哄堆满了书,坐在沙发上随手就能捡到一本书来读。我觉得这样的客厅,这样自然堆放的书,很美。

很多家庭客厅茶几上,都喜欢放几本高奢时尚杂志或能衬托主人身份的高级图书。但放得太有设计感,就缺了点自然真趣。两年前,荣氏文化基金邀我和九位艺术家一起参与中意时尚抗疫公益活动,设计艺术口罩义卖。发布典礼时,意大利国家时尚集团董事长通过视频致辞。他讲了什么我没注意,他背后的书架吸引了我。作为意大利时尚界的大佬,他的书架就像是一个中学老师家的书架,上面层层叠叠塞满了书,都是普普通通的书,没啥精心安排的精装本大套集。一看这些书就是真实读过的,翻旧的,而且是读完就随手插那儿的,不是装饰用的。

家,不是宾馆,不是美术馆展厅。主人的审美品位要体现在真实的使用过程中和时间叠加的痕迹上。

其实我也很喜欢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空间布置。看看杂志上那些外国收藏家、设计师、艺术经纪人这样的宅子很有味道,但我们要明白人家首先是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另外这些空间的主要功能还是给来宾观赏——摆剖视的。

真实使用的居室或者工作室,我更倾向于略显杂乱的自然美。只不过我自己的空间也太乱了,不足取。我喜欢买各种小玩意儿、工艺品,古今中外不论。往往某个阶段对某个类别发花痴,然后就边买边学。网上淘,出去旅游时淘,不亦乐乎。有一次我买了一个用日本寺庙古山门朽木做的香盒,其制作工艺精妙,让我花了好长时间去琢磨,至今也不太明白。

每当一类玩意儿了解得差不多,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就不玩了。但过段时候,又会被另一类玩意儿勾魂,旧病复发……

我越来越倾向于买可以使用的小玩意,譬如茶具、餐具、花瓶、花盆、文房四宝等等。于是陋室乱七八糟堆满了大收藏家看不上的杂货。说实话,虽然可以使用,但大多用不上。不过,无聊的时候东翻翻,西摸摸,可以让我开心呀。就算是疫情严重,足不出户时,也不太寂寞。

其实我觉得自己占有欲越来越淡。很明白人生终究要和喜欢的所有一切拜拜,但是既然还活着,何不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多缠绵一会儿呢?而且,搞懂的过程,真的比拥有这些东西还开心。当然,这也许是我安慰自己有太多难以企及的好物。

见过即拥有,所以我到别人家,也喜欢看看人家拥有的我所没有的好物,不想看那空荡荡的高级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