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双春年颂 邬达克建筑(中国画) 塔菜 别急着“断舍离” 碇步“琴桥” 上海人的补 《我的祖国》别具一格的演奏
第12版:夜光杯 2023-03-01

碇步“琴桥”

曹伟明

白墙黑瓦绿树,碇步流水人家。

那个很火的舞蹈节目《碇步桥水清悠悠》,让“碇步”这种古老的渡河工具,唤醒了人们对江南的记忆。舞蹈中,江南女子在碇步桥上踏石而行、缓缓走来,从天而降的水瀑和轻巧的舞姿,尽显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生动气韵,让人仿佛置身于烟雨江南之中,回味悠长。

远古的神话,都把天上的彩虹,比作人间的天桥。因为,江南是水的世界,“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到处是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家家开门见河,人人出门跨桥。从古至今,智慧的江南,架桥者甚众。追溯江南的桥梁发展史,最早起源于水乡的碇桥。它们由渡船桥、浮桥演化为石墩石梁桥,再由木梁桥、石梁桥发展到石拱桥。这些桥梁,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具有“桥型繁、名桥多、石雕精、密度大、故事多、内涵深”等特点,它们书写了江南水乡辉煌的桥梁史。构建了青山绿水的江南图景。

有桥便有路,水乡成通途。最早的碇步,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期盼。粉墙风竹动,水巷古桥通。小桥流水人家,古朴雅致、简洁灵巧,为便利通行,又建桥遂成市,长桥架彩虹,往来便市井。而“桥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美好心愿,让人们在“走桥”时,不仅能欣赏江南如画的风景,更可以领略桥梁的诗书画等艺术。桥是立体的开放的文化展示空间,与周边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记得我小时候,寄养在浙江河姆渡畔的外婆家,山溪和河流相伴,到处是这种简单而又古老的渡河碇桥。据说这一技艺始于远古时期,盛于唐宋年代,属于堤梁式桥,因市镇的兴盛而发生。碇步桥是将一些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块,在水中整齐排列而成道,石块之间相隔约一步之遥而称“碇步”。由于碇步桥面的不连续,我小时候走的时候,每当看到脚下哗啦啦流淌的河水,常常有些惧怕,唯恐自己不小心掉入水中。我每次随外婆去溪边浣洗衣服,淘米洗菜时,总被她老人家告诫要当心脚下。然而,这一条条长长的碇步桥,有序地嵌入溪床,一直延伸到了溪流对岸,犹如黑白相间的钢琴琴键。行走在其中,不论是缓缓漫步,还是一蹦一跳,总给我带来刺激的享受。

当年,河姆渡古镇,远处青山连绵,近处古屋巍然,宅门巷门相连,鸡犬之声相闻;清澈流水潺潺,碇步之中笑声盈盈……仿佛是一个桃花源里的仙境。水,是河姆渡的灵魂,溪流加上碇步,让古镇气韵灵动。桥,将村镇贯通在一起,有了四通八达的贸易。荷担的樵夫、捕鱼的渔翁,矫健地行走在这如琴键般的碇齿上,碇间流水发出如古琴般的悠扬回响,让我神清气爽,豪气顿生。

如今,我每次回河姆渡古镇祭扫外公外婆的坟墓,历经沧桑的古镇,依然浸泡在千年浩渺的时光里。在碇步桥边已经修筑了连接宁波和杭州的高速公路,但碇桥的古朴、宁静和灵秀,依然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为的是让自己优雅的身姿,在历久不衰的“琴桥”上打卡亮相。在“碇步”桥上走上一走,来一番诗情画意般的审美体验,沉浸于一步一碇、自如行走的感受,领略“人在石上走,水在脚下流”的青绿美景,凝结成人们缱绻曼妙的乡愁回忆,弹奏出人与水和谐共存、梦里水乡的天籁之声。

江南因水成城,因桥而兴盛,因桥而美丽。如今,从古老的碇步桥到现代桥梁,点缀了最江南的青山绿水,映衬出最江南的无穷诗意,那灵动流畅的桥梁造型、独特的结构、精湛的工艺,是造桥人的匠心独具,智慧的象征,让我情不自禁为之赞美,为之讴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