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弹词(设色纸本) 杨苡的两种客人 神交已久,涛声依旧 格桑花开 漫溢的能量场 自然亭记
第13版:夜光杯 2023-07-05

杨苡的两种客人

王道

书评人绿茶先生转发来杨苡女儿赵蘅的组图,说杨苡女士和丈夫赵瑞蕻的藏书全部捐赠给了南京图书馆,所用物品则全部捐给了西南联大博物馆,在南京大学的故居将成为一座书房,修整后对外开放。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由此想到与杨苡女士的一次见面。2019年冬,记得是杨苡刚过百岁生日,我跟着南京出版人张昌华先生去南大拜访杨苡。当时带着摄像机和三脚架,本想给她录像,把她所说的话都摄录下来,一来可以准确整理口述内容,二来可以作为资料保存。

但是到了杨苡门前时,张昌华先生说,(摄像机)不要拿出来,意思是不要拍摄,老太太不喜欢人家采访她。于是就跟着进去,打了招呼,告知来意,想了解一下她和沈从文的交往。据说沈从文是杨苡的老师,但杨苡向我们否认了。说在西南联大时,常与友人去沈从文家做客,有时吃完晚饭才回去。沈从文鼓励她们,要勇敢一点,不要害怕,还说必要时拿个棍子——那时毕竟是战争时期,怕夜路不好走。

在学问上也是一样,沈从文始终鼓励她们勇敢一点,不要怕,大胆向前走。后来我们再问,她说毕业时沈从文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了一句,“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用毛笔写的,回头可以找出来。

接着大家闲谈日常琐事,杨苡女士就说现在有些人来就想套话,拐着弯地想问巴金的事,三句话不离开巴金。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看着老太太屋子里有好多洋娃娃,还有一些老照片,我很是好奇,就站起来看,边看边问她哥哥杨宪益的老照片内容,在哪里拍的,都是谁。杨苡女士就说,你看,这就是记者型的。至此我才知道,老太太把访客分成两种,一种是亲朋类,就是谈天说地;另一种问东问西,总想挖点“东西”。

杨苡那时百岁,仍是爱说爱笑,而且心直口快,性格爽朗,像个天真的孩子。后来我一再感到万幸,我的拜访只是奔着沈从文的,完全不涉及巴金先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