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逢低可布局计算机行业 当务之急是管理预期 市场扩容应坚持科学合理 耐心等待市场底的到来 磨底阶段 适时布局
第15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2023-08-26

当务之急是管理预期

上周专栏文章《有多少底可以等待》讲到三底——政策底、市场底、业绩底,其中政策底已经出来,毋庸置疑是全市场共识了。其余两个底——业绩底和市场底呢?

业绩底也叫估值底,它其实是一个变量,每个季度业绩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早两个月看业绩现,在看业绩还是10月之后看业绩,可能结论都有出入。但从去年年报加上今年半年报的角度观察,目前A股总体估值并不高,尤其是蓝筹股的估值在历史偏低水平。

但是,如果估值低就有大行情,那股市就不会有韭菜了。

我们经常说,炒股炒的是预期。换言之,估值的高或低其实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预期。之前所谓中特估的炒作,就是管理层认为国资国企控股的股票估值太低,需要建立“中国式估值体系”,把他们的估值“打上去”(很像广告女网红王七叶的经典台词吧)。但是,这些公司估值一直偏低,有目共睹市场皆知,为何迟迟无人动手?要知道股市是最敏感的啊,有钱赚大家挤破头也要抢过去。存在就是合理,关键还是预期吧!放了一阵“烟花”之后,中特估也偃旗息鼓了。

如果预期景气,那么,再贵的股票也有人追,譬如今年一季度的人工智能概念,哪个股票有业绩?炒的还不都是预期?预期有订单,预期将要出业绩。

如果预期不景气,那么,再便宜的股票也少人问津,譬如大部分的中特估,尤其是“金特估”(中特估中的金融股)。看看那些大银行,小个位数的市盈率,股价远远低于净资产,业绩好到爆,分红高到爆,但是市场依然不买账。为啥?预期经济乏力,预期会被房地产爆雷拖累。

大家认同政策底,是因为政策的确出得很频繁很努力,可惜出来出去都是边角料。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我们肚子饿了想吃饭,却上来一堆酸菜萝卜咸蛋腐乳,大家期待政策托一下市场让大家的信心有所恢复,但是一次次看见那些端上来的不是酸菜萝卜就是咸蛋腐乳,预期慢慢就会转坏。

本周看到证监会召集机构开会座谈,希望这一次能拿出点实际行动,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现在市场缺信心,那么,怎样能恢复信心就怎样来,最现成的办法就是长线资金入市。市场一好,一白遮三丑,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黎婉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