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夜泊(摄影) 暹罗船面 生命的雨 当年“胜利”看电影 半潭秋水一房山 “我真的老了!”
第12版:夜光杯 2023-10-21

暹罗船面

崇辉

到上海小住,朋友带我去吃泰国菜,鉴别一下是否道地,招牌菜叫暹罗船面。我很迷惑,在泰国生活了快十年了,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吃食。要了碗尝尝,明明就是“贵刁”(米线)嘛!

翻开菜谱一看,英文:SAYAM BOAT NOODLE(暹罗船面),哑然失笑——这是不明就里的西方游客,看到以摇船方式贩卖的泰国米线,感到很特别,信口而来的旅游语言。普通的泰国人根本没有暹罗船面的叫法,就叫作“米线”,且还保留着“米线”闽南话的读音“贵刁”,说明着它的来源。

暹罗是泰国的旧称。沿着水势盛大的湄南河开埠的曼谷地区,是河网密布的码头。在其走向繁荣的过程中,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这里讨生活的华人,从家乡带来的厨艺技能,是一项重要的生活资源,而摆摊卖饭也就成为他们一条重要的谋生之路。如今,他们带来的粥、猪脚饭、米线及海南鸡饭等,已成为泰国人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

与挑着扁担一步一颤悠、走在旱路上沿街叫卖的海南鸡饭相映成趣的是,泰国米线的贩卖者,摇一叶扁舟,慢慢悠悠地停靠在码头边,而食客往往匆匆忙忙地跳上船去,在摇摇晃晃中,稀里哗啦地连汤带米线一大碗下肚。西方游客感觉新奇,按照他们的观察和语言逻辑,把这种很平常的饮食,叫成了“暹罗船面”。继而,发展出沿着湄南河坐船观景、临风吃面的观光项目。

现在的曼谷,观光景区之外,虽然不再采用驾船的方式贩卖米线了,但还会发现一些店铺改造了前辈遗留下的船,将小舟用金属架子支起来,再在架子下安装四个小轮子,放上煮面熬汤用的锅,摆在显眼的位置,成为老字号最好的招牌。而大一些的船,直接固定在河沿边,改造成专卖泰国米线的餐厅。这样的老字号都保留着小舟贩卖的仪式。江湖凶险,水上讨生活的风险比旱路大了许多,所以,他们每天开门营业的第一件事,便是焚香祭拜天地,将香插在船头祈福,然后用托盘托出贡品,摆在船头板上祭祀神明。

“暹罗船面”这样“出口转内销”的词汇,也是全球化带来的有趣的文化旅行现象之一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