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夜泊(摄影) 暹罗船面 生命的雨 当年“胜利”看电影 半潭秋水一房山 “我真的老了!”
第12版:夜光杯 2023-10-21

当年“胜利”看电影

曹振华

日前经过海宁路乍浦路,见胜利电影院已改造完毕。这家近百年历史的老影院,如今不是一拆了事,而是保留原来建筑文化元素、历史风貌,重现海派电影文化的传统风范,使人惊喜。仰望“胜利”的身姿,当年在这里看电影的情景,犹如银幕上的闪回,化入回忆场景中。

那些年月里,家离胜利影院不远。影院大门开在乍浦路海宁路口,进去底楼是售票处和观众休息厅,厅内有电影剧照,还有著名电影演员肖像照供观众浏览。二三楼是放映厅,内有500多座席。厅内装饰较为华美精致,顶部和周围墙面都有花纹雕琢。读小学时,学校里组织看电影,除了去附近国际电影院和解放剧场,主要就是“胜利”。我平时积些零钱,也喜欢去“胜利”。那时的电影多是黑白片,记得有《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三进山城》《停战以后》《古刹钟声》等。读中学时,“胜利”也放映译制片,也都是黑白片。难得看到几部彩色的译制片。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文革”中大批影片成“大毒草”被打入冷宫。胜利影院门楣往年那“满”字霓虹灯时而开启、影院周围等退票者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小摊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的场景消逝不再。“文革”后期,文艺政策有所调整,陆续上映了几部新故事片。那年炎夏的一个晚上,我同女友在“胜利”看了一部新出不久的《海霞》。影院门口海报上写着编剧谢铁骊。这位不是遭批判的“坏影片”《早春二月》的编导吗?由他编剧,《海霞》有“戏”了。影片让我们初识了新演员吴海燕,又发现了老演员陈强,这位演黄世仁和南霸天出名的老戏骨出人意料在片中扮演老渔民。想到老演员能复出,预示着文艺政策调整落实,还将有不少老艺术家会重新亮相,让我们满怀欣喜的期待。看完《海霞》,从冷气开放的场内出来,外面暑气蒸腾,我们赶紧直奔对面饮食店买刨冰解暑降温,顿觉凉爽许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革”后,一大批影片重见天日。胜利影院的排片表和门边的海报又热闹起来。虽然这些影片“文革”前都已看过,但再度在“胜利”里同久违的“石东根”“李双双”“萧涧秋”“林道静”“李向阳”“马天民”等见面,难免百感交集。一大批译制片也重新上映,新的译制片又如潮涌现,百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胜利电影院的“客满”大红灯光不时亮起。那时我在厂里加班积下的调休单都化为电影票,做“胜利”常客,与“国际”为邻,入“解放”之门,进“群众”之中。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期待这座老影院在美好的季节里,焕发新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