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永久会址静候海内外宾朋 积极推进上海加州友好交往 科学家齐聚  顶科朋友圈规模空前 杨浦大桥有个数字双胞胎 文化加持  网红地变身新地标  向史而新  母亲河迸发新魅力
第2版:要闻 2023-10-30

文化加持 网红地变身新地标 向史而新 母亲河迸发新魅力

“网红打卡地”如何真正成为“城市文化地标”?一座“城”与一条“河”如何共生?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多场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观点碰撞,探讨城市与“人”的互动。

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在“传承历史文脉 创建科技新城”论坛上,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就谈及一个现象:打卡网红地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新生代旅游出行的重要目的,为了一张照片去一座城市变得非常普遍。

“网红地不要止于打卡。”肖潜辉认为,如果仅止步于此,就如同一场“快餐文化”,最终还是会被遗忘,难以“长红”。要改变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去指责年轻一代,作为文化守护人,应当去反思一个问题,如何去挖掘和彰显网红打卡点背后的文化价值?

肖潜辉举了一个“成功案例”: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有一个健力士啤酒展览馆,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网红打卡点”,除了能喝啤酒和打卡众多网红设施外,这个展览馆还彰显和传递了一种文化价值——契约精神。原来,在展览馆的一个玻璃里面,放着一张特殊的契约,是一张特许委托经营契约。“这里原来的啤酒厂,由于政府官方经营不善,决定委托给健力士这家民营公司,而委托经营的期限长达9000年。”肖潜辉说,当他看到这张契约时,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网红打卡点都要去强调文化,而是要看具体对象是否有挖掘的潜力。”肖潜辉说,“网红打卡地”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而让经典文化场景有“里子”也有“面子”,成为“网红打卡地”,同样非常重要。

在新老叠加中找平衡

塞纳河和苏州河分别是巴黎和上海两座城市的“母亲河”,她们见证城市的变迁,承载文化与情感。一座“城”与一条“河”如何共生?在2023“双河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一座城市的滨水空间应当眷顾自己的历史,在新老的叠加中寻找平衡,产生新的魅力,来赋能城市更新与产业复兴。

“巴黎几代城市规划师,从来没有偏离塞纳河这个主轴线。”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大巴黎规划总规划师蒂埃里·梅洛特(Thierry Melot)表示,巴黎以其独有的滨水空间塑造城市形象,既保留历史的痕迹,也在每个区域的发展中,展示出不同年代的层次感,可以说在塞纳河边散步,就像在读一本巴黎的“国民小说”。他还认为,滨水空间的改造应当遵循一些关键性原则,比如与老城相协调的人性化尺度,与自然接触的市中心、利于混合的共享城市,文化作为更新的原动力,得到保护与提升的历史遗产等。

塞纳河的滨水空间开放,也是在逐步开放中找寻到自己的个性。法国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设计师艾瑞克·汗(Eric Le Khanh)说,19世纪塞纳河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修建了桥梁、码头,促进了货物的流通。为了防洪,减少了许多临河的视野。之后,河边建造的机动车道虽然便利了交通,但经常拥堵让居民难以看见塞纳河。为了还河于民,自2010年起,巴黎市政府开始启动塞纳河岸线整治计划,塞纳河也曾经历“针灸”般的一块块局部整治——取消了部分开车路段,把滨水步道拓宽。之后,还在河边举办各种活动,来开拓塞纳河的活力,比如安放游泳池,开放溜冰场等。

2020年年底,上海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基本贯通。从开发之初强调建设,到如今更加注重品质,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也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中逐步推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认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建设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

章明举了一个例子,在苏州河黄浦段的设计中,设计团队尽量留住沿岸的文化记忆,提出“向史而新”的设计理念。比如上世纪20年代,苏州河沿线亮起了煤气灯,这里也是上海较早使用煤气灯的地方。为此,设计团队对煤气灯的要素进行提炼,黑色的铸铁灯架、花瓣造型的灯头,“进化性”地演绎了当年的情景,让“煤气灯”重回苏州河畔。“能够体现过去,又能传承当下,这种半透明叠合策略的设计,让我们在新老叠加中寻找到了平衡,产生了新的魅力,让空间重新被激活。”

本报记者 裘颖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