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于梅溪小学校史室的《梅讯》影印本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校史室内,有一摞名为《梅讯》的刊物。翻开它的书页,繁体字、竖排,穿越了时空,但是记录的校园新闻,刊登的数学趣题,又迅速和今天的校园产生了共鸣——老师们探讨“训练顽童方法”,将“宜亲爱”写在第一条;探讨“作文命题”,提出要尊重孩童的“思想自由”,使其“兴之所至,精神焕发”;学生的习作中,既有记录生活日常的《春天旅行》《游江湾记》,也有探讨科学常识的《无牙齿的动物》《天文谚语》,还有学生用中英双语撰写随笔短文;“添一笔变一个字”“猜谜”“数学趣题”等,让人似乎可以“看见”当年那些求知的小脑袋凑在一起,边笑边寻找答案……
这本《梅讯》,便是梅溪小学创刊于100年前的老校刊,可惜的是,1936年它因为种种原因停刊了。老校刊原件四散各地,热心的学生家长刘占勇收集起来并制作成影印本,存于校史馆中,成了如今的梅溪师生喜爱翻阅的读物。建校145周年之际,梅溪小学决定复刊老校刊,将于2024年1月推出由师生们一起编撰的第六十七期《梅讯》。
1878年,我国近代小学教育创始人张焕纶在老城厢梅溪弄的自家宅院内创办了“正蒙书院”,后易名为梅溪书院。梅溪小学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教育家黄炎培曾说:“吾国教育上海发达最早,而上海小学,梅溪实开其先。”梅溪小学创造了上海教育史上诸多“第一”:第一个实行男女同校;第一个改革了课程设置,增加了实用的国文、舆地、格致、数学诗歌等;第一个实行班级授课制;第一个创建教师教研制度;第一个将体育课纳入学校课表;第一个声援“五四”运动;第一批成立少年先锋队组织……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正式揭牌。
《梅讯》创刊于1923年10月30日,由全体师生共同编撰,是一本综合了教师教学研究、师生优秀习作、国内外育动态等要素的校刊,并兼具对外宣传的功能。《梅讯》第一期的发刊词中这样写道:“教育因时潮而变迁,教授法亦日异月新。”校刊中有记录教师教学方法和思考的“教授研究录”,有刊登学生优秀习作的“梅英片片”“谈话会”,还有“算学游戏”“涉笔成趣”“校友作品”等栏目,无不体现了编辑人员的用心和巧思。
梅溪小学现存最后一期《梅讯》是1936年7月出版的第六十六期。校长张叶清说,师生们在整理校史资料的时候都觉得,这本曾经陪伴了一代代师生成长的刊物,若是就这样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着实有点可惜。今年,学校145岁了,学校决定,将在明年1月正式复刊《梅讯》。距离复刊还有一个月,新的刊物将如何保留原有的精髓,又怎样体现新时代小娃们新的创意?师生们还在认真商讨之中。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