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们在绿地外滩中心工地“建设者之家”多功能活动室吃冬至馄饨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昨天冬至,天寒地冻。小东门南外滩,绿地外滩中心工地,“建设者之家”的小餐桌上,笑语欢声。“今天吃了两顿午饭,虽没吃上冬至饺子,不过这会儿补上了大馄饨,好口福!”动筷子时,生性活泼的陈泽锋“发表”开吃感言,听得几位小伙伴笑嘻嘻。
5位小伙伴,最大28岁,最小21岁,上海建工集团青年员工,专业从设计、工程师到工地现场管理都有。王秋燕是设计师,负责把平面图纸变成更直观的三维图纸;金力是工程师,三维图纸有了,工序流程怎么安排,工程师来实施;陈泽锋负责施工现场管理。“我们仨,简单概括,就是——建什么、怎么建、建得好!”“开心果”陈泽锋快人快语,又把大伙说乐了。
午饭吃好,小伙伴们下下围棋、打打乒乓球、蹬蹬运动自行车……“家”里休闲娱乐项目颇多。这个“家”面向工地上所有工友开放。
小东门,黄浦东大门;南外滩,申城新地标。目前,小东门处于城市更新关键时期,辖区内有13个在建工地,务工人员有数千人。
今年,黄浦区建管委和小东门街道深入工地调研,得知工友们不少需求有待满足,如医疗、理发、小修小补、法律咨询、运动娱乐等。于是,“建设者之家”来了!
一幢临时办公建筑变身“建设者之家”。“家”里有分享交流区、生活服务区、健身娱乐区、棋牌休闲区、学习阅读区、卫生服务区,精心设计,焕然一新,是集用餐、休闲、文体、交流于一体的空间驿站。
在“家”里,58项“同心服务”让人备感温暖。“工友们是人民城市的建设者,也是人民城市的受益者。”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恕说,党建联建整合多方资源,提供五大类58项一站式服务,让健康、文化、维权、培训等进工地,打造建设者的“温馨港湾”。
“建设者之家”对面,有个在建塔楼,约300米高,不久之后将迎来商场、办公和酒店。“8年前刚来工地时,满目所见是拆迁后的废墟。8年来,绿地外滩中心一幢幢高楼建起来,真的很有成就感!”郁忠华从业20年,是“建设者之家”的常客,午休时间跟年轻人打打乒乓,其乐融融。
“家”,不只是温暖的港湾,也是基层治理智囊库。58项“同心服务”真诚帮助工友,工地则主动承诺文明施工,并为居民办实事。闲暇时间,工友们走出“家”门,为居民区修缮地下车库、修补外墙、安装新能源路灯……从社区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