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鲜落克” 乌镇长街宴记 “智慧”的不仅仅是技术 说说“宁波三臭” 泡沫塑料往事 寒冷意味着寒冷正在过去 澡锅情暖
第15版:夜光杯 2024-01-09

寒冷意味着寒冷正在过去

王征宇

天已寒。只要不下雨,晚饭后,我一如既往会到公园散散步。很喜欢李娟说的一句话: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属于寒冷的份额当我们经历时就已在逝去,这句话应该还有精神层面的含义:你承受的每一份寒冷,都会增强你的御寒能力。瑞士基律纳的朋友夏尔对我说,今天零下9摄氏度真的很热。没错,她用了热这个字。生活在年平均气温零下2摄氏度左右的地方,她早就把自己历练成了抗冻勇士。

想起小时候过冬,保暖的衣物无非就是妈妈做的棉衣、棉鞋。再冷,也不肯乖乖就范在家。擀面杖一般粗的冰凌小心地敲下来,手里挥着和妹妹对仗;踩着冻得发白的机耕路,肩一条凳去漏风的大会堂看电影……寒冷,如夏日捧的一个西瓜,能随便切开来畅快地咬。冷,到底是体感还是精神畏惧所致?

夜晚的公园像装了消声器,冷清、安静。我没有查过“冷静”一词的由来,但觉得这两个字的构成应该有着某种因果联系。冷下来才安静,安静后才利于思考。它应该与“热昏头”是对照。

插在衣兜里的手团成拳,压舱石一样,一左一右压住羽绒服蓬起的前襟,脸埋进软糯的围巾里。听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德国指挥家克伦佩勒的录音。降噪耳机滤掉了风声、脚步声,公园真像肃静的音乐厅啊,大家凝神静气,等待英雄登场。这个英雄是普罗米修斯,还是贝多芬或克伦佩勒?被乐迷称作“不死鸟”的德国指挥家克伦佩勒,九死一生这个汉语成语,在他身上作了狠狠的诠释。一次排练不慎跌倒,头部严重受伤留下后遗症;脑瘤手术导致身体局部偏瘫和语言障碍;遭遇飞机失事,右腿严重骨折,到1955年已经无法站立,直至1973年离世前再没离开过轮椅;之后又惨遭火灾,全身被严重灼伤……风雪载途的日子,多么容易将人拉进无望的深渊。克伦佩勒如反季节登峰的勇士,写书、作曲、指挥……一生挑战命运的桎梏。他于1955年录制的单声道版《英雄》,冷峻透彻的掌控,宛如丸月当空,星光垂降。这不平凡的光芒照着,令人有保持昂扬向上的力量。

也想起,当初在柏林爱乐,有储君一样地位的罗马尼亚指挥家切利比达克。因个性强势,超多次排练的严谨作风,在富特文格勒卸任首席后,切利眼睁睁看着自己碗里的饭被指挥明星卡拉扬截胡。被迫离开柏林爱乐后,切利的事业进入凛冬。如今看来,他沦落在二三流乐团客串指挥的日子,就如“下基层”锻炼,实践中积累经验。67岁高龄,切利找到归属的慕尼黑爱乐,迎来厚积薄发的春天。任慕尼黑爱乐总监的十七年,切利带领乐队走出传统曲目的圈子,不遗余力地推广布鲁克纳的交响乐,由此开启全世界的布鲁克纳热。在他的调教下,慕尼黑爱乐交出与柏林爱乐不相上下的好成绩。1992年八十岁的切利受德国政府邀请回到阔别四十年的柏林爱乐,人称这是切利的“凯旋”。八十岁的切利笑容慈祥,眼睛闪闪发光,长长的银发从太阳穴上飘动,他坐着指挥布鲁克纳第七交响乐《英雄》,手里的指挥棒宛如权杖,轻轻一点,云卷云舒的块状织体无际地吞吐……正如英雄载誉而归,接受万民致敬。切利永远被铭记为“凯旋者”。

这个世界敢于喊出“我要改变世界”的人,固然有让人敬佩的勇气;但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信奉的还是那句箴言——改变世界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回到家,热乎乎的。一个个散步的冬夜,仿佛花苞苞一瓣瓣舒展,瓣瓣明媚动人。赶在春天之前,温暖了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