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期。这段时间,上海各大医院的门急诊量上升,有时排队候诊时间动辄三四个小时,对本就不适的患者是极大的煎熬。为此,今年两会,市人大代表施政带来一份建议——希望延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时间,完善市区两级医院接续诊疗机制,缓解流行病高发期“看病难”问题。
“人们发烧时,体温一般会在下午至夜间升高。但每到这时,离居民最近的社区卫生中心反而已停止接诊,帮不上忙。”据施政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家门口的医院”普遍在下午4时半左右就已停止接诊,患者只能选择去三甲医院“集中”看病。
当患者在三甲医院就诊后,通常需要三至五天的治疗期,期间多为输液挂水,这原本可以通过分级诊疗完成。但患者尤其是青少年面临的窘境是:家长往往要下班后再带他们去输液。“而此时,或是社区医院下班了,又或是市区两级医院的接续诊疗机制不完善,相当一部分患者仍需去原先的医院接受诊疗。”“我们去社区卫生中心调研时发现,硬件条件都比较好,怎么更好发挥它的作用?”为此,施政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 在秋冬季或传染病高发季,启动市区两级医院联控联诊机制社区卫生中心等“家门口”的医院,实行延时值班制度,力求能让市民能够就近尽快地获得分诊就诊建议、病毒检测、用药指导等简单专业的就医指引。同时,延时开放输液室等治疗诊室,方便居民就近完成简单的诊疗。
■ 建立健全三级、二级医院的接续诊疗机制 在三级医院完成诊断,确认病症并实施第一阶段治疗;待病症稳定后,可视情况转至邻近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完成后续治疗。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有效分流病程稳定患者与首诊急病患者。
■ 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的平台,建立二、三级医院的联网联诊机制,帮助二级医院更好发挥作用,有效减少病患排队等候时间。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