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昨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公布。
这份“方案”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并从开放、创新、人才、营商环境、城市治理等事关改革开放全局的五个重要方面,对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提出具体要求。
这也是对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的细化与深化,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目标、路径与方法,堪称一张内容详尽的“施工图”。
去年11月末1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考察并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两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出了“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
这项工作为何分量如此之重?只因它事关上海这座被国家寄予厚望的城市,能否更好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国家试制度闯新路,历来是上海的使命。但要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上海也需要闯将与先锋,来实现率先突破。
谁来扮演这个角色?浦东当仁不让。
在上海,浦东新区以全市1/5的土地面积,1/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上海1/3的经济总量、40%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0%的金融业增加值和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经济实力最强、区域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开放程度最高、应用场景最多……更重要的是,浦东新区本就是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的,改革开放是她刻入基因的使命。
30多年前,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面临重大调整,党中央审时度势,打出开发开放浦东这张“王牌”,向世界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如今,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这张“王牌”被再次打出,也必将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细读“方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政府职能转变、超大城市治理……这些关键词,每一个都是改革重点领域,也都需要通过改革来注入新动力、寻找新路径。
比如,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正是强化上海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上海“五个中心”国际化水平与联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重构新发展优势,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更是中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又比如,“方案”要求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谋划推动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改革举措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这其实就是一个鲜明信号:未来的改革探索,更加强调系统观念、强调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方案”还对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有效路径提出要求。这也说明,进入深水区的改革,追求的不单是经济领域的突破,还有人民城市建设实践领域的探索,着眼于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浦东、上海,在发展的高质量、生活的高品质和治理的高效能上,都要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让改革成果充分惠及城市里的人民。
从“施工图”到“实景画”,中间隔着的是奋斗征程。前一个30年,浦东开发开放勇立潮头,靠的是那股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如今,而立之年再出发,能否“永立潮头”,不断实现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集成化创新,考验的是这一代人的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