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嗅辨员周晓涵
出生于2001年的周晓涵来自湖南,大学学的是“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毕业前就在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实验室实习,目前已经入职两年多。去年4月,她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嗅觉测试人员培训考试,成为华测检测上海环境实验室23个嗅辨员中的一员,也是5个判定师中最年轻的一位。日前,记者前往华测检测上海环境实验室,了解周晓涵鲜为人知的工作日常。
任务越来越多
这几年,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制药厂、香精香料厂、食品厂、酿造厂、污水处理厂、医院……越来越多的工厂和企业会寻求第三方检测公司,来帮助检测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源排放是否超标,以此作出相应的生产流程整改和环保设备设施升级。周晓涵除了日常管理工作之外,几乎每天都有嗅辨任务。
目前,华测检测依据的是《环境空气和废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HJ1262-2022)。具体来说,判定师主持整个嗅辨实验,即负责嗅辨员的筛选、配制测定样品和归纳整理数据等,嗅辨员的主要工作则是嗅辨三个为一组的臭气袋,并分辨出其中一个装有样品的气袋。“样品随机分装在三个臭气袋里,由判定师反复调整浓度后,直到嗅辨员分辨不出哪袋是样品。”作为判定师,初始浓度阈值设定决定团队工作效率,他们对于臭气的稀释、制备等本领掌握得更全面。
而作为嗅辨员,当天的身体状况甚至微妙的情绪波动都会影响鼻子的发挥。如何判断嗅辨员的状态,还要从实验室里的标准气罐说起,周晓涵介绍,罐子里装的是正丁醇,是筛选嗅辨员今天能不能上岗的“硬指标”。此外,嗅觉具有顺应性和疲劳性的特点,如果一直闻同一种气味,鼻子产生耐受,就会减弱对这一物质的嗅觉灵敏度,影响时间可长达20分钟,所以当天试验可能要更换若干个嗅辨员。
鼻子不用很灵
人的嗅觉极为灵敏,可比味觉高1万倍。个体差异也不小,有时可达20—30倍。有些情况下,人对恶臭的嗅觉比仪器还灵敏,比如闻到空气中有焦糊味就有火灾风险,闻到臭鸡蛋味可能是煤气泄漏。但周晓涵却说,嗅辨员的鼻子不是越灵敏越好,“我的师父告诉我,工作时要做个没有个性、没有爱好取向的人。如果鼻子过于灵敏,就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感受,所得数据也会不够严谨公正,会对之后出示臭气解决方案产生影响。”关于嗅觉,还有性别差异,生理期女性会对部分气味更敏感。嗅觉灵敏度贵在“年轻”,它会随着年龄增加趋弱,所以18岁—45岁,不吸烟、嗅觉器官无疾病且嗅觉通过五种标准臭液嗅辨测试的人员,方能持证上岗。
穿上白大褂、戴上无纺布帽和实验室专用的丁腈橡胶手套,周晓涵演示了日常工作状态。判定师用针筒抽取样品气体注入嗅辨袋(三个嗅辨袋只有一个注入样品),经由实验室传递窗发给6位嗅辨员。由于要设定不同的浓度阈值,一组实验可能要做三到四次。
远离重油重辣
周晓涵说,恶臭是感觉性公害,危害环境的同时,会给人们带来不愉快感,有时在低于分析仪器检出的浓度水平以下,人仍能感知恶臭,所以人工嗅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嗅辨员的判定结果直接影响着环保、执法部门对违规排放单位的处理,责任重大,因而嗅辨员的个人生活习惯也马虎不得。
“参与嗅辨的当天,女士不能喷香水,不能化妆,也不能用香氛类的沐浴产品。”这个戴着眼镜、干净白皙的00后女孩称自己是个不会化妆的女汉子。平时她严格遵守嗅辨员的职业操守,得知香精类产品会影响工作,她连洗衣液也尽量用无色无味无香精的产品。和朋友吃饭聚会,也不热衷于打扮自己。因为重口味食物会影响鼻子灵敏度,作为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周晓涵如今连吃辣的能力都消退了不少,“我现在是个不太能吃辣的湘妹子。”湖南妹子不仅说话软糯可爱,还是个勤奋好学求上进的人,“你知道吗,呼吸是自主的生理现象,只有大脑发出指令,才能关闭气孔。正常情况下,当你呼吸时,两个鼻孔吸入的气体是不等量的,只有一个鼻孔吸入大量氧气。每隔几个小时,大脑会下指令,让这个鼻孔休息一下,换另一个鼻孔吸气。”
她不断学习鼻子的“冷知识”,全身心投入嗅辨员的日常工作、精进本领。她告诉记者,三年后她将再度接受培训,刷新证书,为社会环境治理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钱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