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先守正  再创新 以年轻视角解码大师对话 展现茅奖作品文学厚度 十年昆曲学馆赢来春色满园
第11版:文体汇 2025-05-17

先守正 再创新

□朱光

学馆制,是上海首创的系统性戏曲传承教学方式,且有长期专项资金扶持,这是上昆的“福分”。因而,不少折子戏可以一出一出地传承至今天,青年演员可以一代一代地培养至今天。十年前,上昆就意识到戏曲传承的重要性。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得先守正,才能再创新。”

守正创新要靠人才。而学生从戏校毕业之后,他(她)才刚刚踏上成才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些歇后语,其实都是出自梨园行。这些广为人知的学习座右铭,也说明了戏曲演员的自我要求,就是始终浸润在学习氛围中。那么,如何给戏校毕业的学生“加餐”?学馆制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诞生的。

戏曲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程式化。表演、舞美等均有程式化的“规定套路”。当前舞台艺术的趋势是创新,摒弃同质化。程式化会带来同质化吗?不会。只有真正扎实地学会基本功,练就程式化的套路,才知道哪些可以创新,哪些不可以创新,以及从何处开始创新。戏曲舞台艺术的核心是表演,是角儿的艺术,是程式化表演的艺术。恰恰程式化的表演艺术就是戏曲美的核心。学馆制,就是确保了表演艺术程式化的传承到位。因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宝级艺术家,在这十年里都到上海来传授独门绝技。这不仅仅是一个十年的工程,更是一个延续几十年乃至“百年树人”的系统。同时,还是上海培养艺术人才的理念创新与长期实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