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规范治理”座谈会
近年来,网购已成为当下市民日常消费的主要渠道。进入电商平台的第一步,往往需要勾选网购平台“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服务协议、隐私协议等,完成用户注册。但这些协议内容冗长,主要条款又嵌套若干子条款,消费者往往在不经意间“一划而过”勾选同意,由此引发各种纠纷。
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电商平台规范化”联合开展“市民圆桌”活动,邀请各方代表从如何规范电商平台协议规则的合理性合法性,如何加强电商平台协议规则监管等方面开展讨论。“字小内容多,而且晦涩难懂,读起来真是吃力。”与会市民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平台协议规则基本上是法言法语、面面俱到,不仅冗长难懂,自动续费等关键事项还未作清晰告知。此外,不少平台还存在“七日无理由退货”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市民呼吁,平台协议规则应更简单更直接,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指导。
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对注册在上海的近50家平台企业开展全覆盖规范指导,并选取15家代表性平台企业予以重点规范,引入专家学者、律师对平台问题条款,尤其是重点条款、争议性条款等研究讨论,为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平台对于条款合规性研判能力,督促平台自查自纠。
现在,平台协议规则有了新的变化: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协议规则字体加粗或作弹窗提示;“影响二次销售”修改为“退回商品不完好”;自动续费服务条款明确会员服务到期前6天对消费者进行短信等方式提醒扣费。此外,平台常见的不公平条款得以清理,“平台享有单方解释权或最终解释权的条款”、平台声明“概不负责”“不承担任何责任”等绝对化免责条款基本绝迹。
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指导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将平台协议规则优化纳入上海网络零售平台、餐饮服务平台及网络直播平台合规指引,推进平台常态化监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本报记者 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