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袁芳
昨日,2020赛季中甲联赛落下大幕,由于受疫情影响,本赛季赛程大幅缩减的中甲联赛全年仅仅进行了15轮比赛。最终,长春亚泰成功冲超,绿城进入冲超附加赛,而北京人和、新疆雪豹、黑龙江FC和江西联盛则进入降级附加赛。与此同时,中超的保级生死战也进行了第一回合的比赛,武汉卓尔和石家庄永昌,首回合战平,两队的命运仍然生死未卜。
以往,中超、中甲双循环比赛,各队都有一个“积分保级线”,而在新赛季赛程之下,有时候一场比赛的发挥,就能决定球队整年的命运。中超第一阶段状态不错,一度冲到苏州赛区前三名的武汉卓尔,就是因为几场关键比赛没打好,特别是上一轮和青岛的保级战意外红牌,导致球队最终要沦落到为保级苦战的命运。而与此同时,中超第一阶段一场未胜,仅仅拿到3分的天津泰达,则凭借着在第二阶段比赛的后程发力,如今已经冲入中超第九、第十名的排名战中。
新赛程之下,关于是否第一阶段成绩要带入第二阶段的争议一直存在。以佳兆业、卓尔、永昌为代表的球队,更是质疑新赛制对于全年努力的球队有些许不公平,本赛季的赛制更像是杯赛,而不是联赛,无法反映球队全年的平均水平。极端情况下,赢一场就保级,甚至一场不赢靠平局打点球就能保级的情况,更是给一些保级球队带来了“侥幸心理”,让很多球队在保级之余的其他比赛不用全力以赴,进而降低了比赛的技战术含量。
就这样的争议,其实中国足协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但是如今的赛程,是一种“不公平下的公平”,最大限度保证联赛比赛场次的同时,不得已而为之做出的抉择。一位从业多年的足协相关人士,在看到相关争议后,也在私下聊天中谈道:“这样的赛制,至少要比球队保级依靠‘默契球’,每年最后互相靠关系要更公平。”
在这样“不公平的公平”之下,另外一个弊端,就是让很多比赛球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进而将这些压力转移到了对于裁判的质疑上。上一轮中超联赛武汉卓尔全队质疑裁判,教练组郑斌甚至冲入场内指责裁判,示意队员退场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保级压力的一种表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淘汰赛制,对于队员们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考验。江苏苏宁加时赛淘汰上海上港这样的精彩比赛,也同样是新赛制下,诞生的经典比赛,两队队员在这样高强度比赛中,无论是技战术还是体能、心理经受的考验,都绝非以往的中超第一阶段比赛能够相比。
新赛制有利有弊,在充满争议中继续前行,那么其实人们更关心的则是,2021年的中国联赛还会延续这样的赛制吗?在国内防疫整体趋于利好的情况下,是否有机会恢复到往年的赛制中呢?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至少从中超公司、一部分俱乐部、联赛赞助商方面,都希望能够促成下赛季中超重新恢复主客场制,从而能够将联赛更好地进行经营。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入不敷出的俱乐部,希望延续如今的赛会制比赛,进而可以进一步控制球队的运营成本,从场地费、安保费、差旅费等全方位继续节省。
从目前的情况看,关于新赛季中超究竟会如何,最终还要看未来防疫形势动态而定,尽管之前有消息传出,新赛季仍将大概率延续赛会制,但是这也并非最终结论。在全国各项文体活动恢复,中国防疫成果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前提下,恢复主客场、恢复观众重新入场,不仅仅是中超联赛恢复常态的需要,也是所有球迷共同的呼声。毕竟,没有观众、没有主客场的比赛是不完整的,而每一个热爱足球的球迷,也希望能够重新走回球场,重新找回现场观赛助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