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他诠释了足球最美好的模样 孕育球迷基础,建立文化纽带
第A12版:校园体育 2021-09-27
七年中学路 七届晚报杯

他诠释了足球最美好的模样

陈嘉明/梁梓博

邓正铉(中)在比赛中 高凌炜 摄

在新民晚报杯的赛场上,有一位名叫邓正铉的青少年,书写了一段属于他自己的七年故事。

9月20日下午,颁奖仪式开始前,邓正铉只身一人来到领奖台旁边,那里摆放着即将在颁奖仪式上颁发的各类奖杯。他驻足在冠军奖杯前,拿起手机拍了几张。工作人员问了他一句“拿了第几名”,他则情不能自已,痛哭起来……

本报记者 陈嘉明

特约记者 梁梓博

未能实现的生日愿望

来自进北REYSOL足球俱乐部的邓正铉于9月19日刚刚度过了自己19岁生日。自预备班开始就报名参加晚报杯比赛的他,如今已经连续参加了七届。此前六届,他曾与队友们在2018年拿到过初中组亚军,也曾在2019年杀入过高中组的决赛,可惜最终都铩羽而归,未能染指冠军。如今,第七次站上晚报杯的赛场,这一次,他和他的队友被挡在了决赛门外,最终屈居第四,正如青春总有缺憾,在自己的最后一届晚报杯,他与领奖台擦身而过。

或许对于其他人而言,今年的失利并不妨碍明年再次踏上晚报杯的赛场,继续向着更高的名次发起冲击。事实上,第四名也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名次。但是,对于这名已经高三毕业,已经在晚报杯赛场征战了七年的“老将”而言,这已然是他最后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机会了。遗憾的是,这份长达七年的孜孜追求,终究还是落空了。而这,也正是足球比赛的残酷之处。

2015-2021,“超长待机”的七年晚报杯生涯,回想一路经历的种种不易,这一切或许只有自己知道。断断续续的啜泣声中,邓正铉来来回回重复最多的一个词便是“遗憾”。“我今年高三毕业了,之前拿到过亚军,一直梦想要冲冠,所以感觉特别遗憾!”邓正铉说,这支球队因为队友都是一起踢球长大,队员之间超有默契,他们原本对于夺冠是信心十足的,但因为疫情反复,原本8月举行的赛事被迫延期到现在,几乎同届有实力的队员都高中毕业后出国读书了,“只留下我一个人”。

“其实拿到第四名已经很好了,因为我们是临时组的队,一路走到四强很不容易,很感谢剩下的队友能一起拼到现在,大家都不容易。”只是,晚报杯的赛场竞争激烈,准备更充分的对手成了获胜的一方,也终结了邓正铉在这片赛场上的梦想,“在原本的队友出国之前,我们每场基本都是大比分获胜。现在临时凑出来的阵容,每场都赢得磕磕绊绊,到了半决赛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对手的进攻,输掉了比赛。”邓正铉的话语里显现出深深的愧疚与自责,“从预初刚报名参加晚报杯开始,我的队友大部分都是初三,我那时几乎每场都能有进球,然而今年最后一届,我一个球都没进,感觉没有帮到大家,特别难过。”

晚报杯见证七年青春

“每年暑假都有晚报杯的陪伴,我感觉自己的日子过得特别盼头。虽然学业紧张,我也会尽量多出去踢球,甚至有时还会和母亲争执,以此来争取获得出门踢球的机会。”邓正铉说这是遗憾,“当时拿了两个亚军,还安慰自己还有时间,下次还有机会,谁能想到那竟然是距离冠军最接近的一次!可惜我现在已经踢完了能够踢的全部晚报杯的比赛,冠军,只能是自己青春期的一份遗憾了。”

依旧是止不住的啜泣,下午4点的阳光刺眼,眼泪在邓正铉晒得通红的脸上更显夺目。“有时明知对手很强,这场我们要先做好防守,但还是会义无反顾去和对手硬碰硬。即使知道对方具备身体优势,依然会努力争顶高空球。这一路踢下来,包含着我对足球最原始的爱。”邓正铉说,对于他而言,踢球并没有特别的机缘,就是单纯有股力量驱使着他,仿佛是为了一种仪式感,准时到达球场,换上球服和球鞋,“之前因为踢球,有过脑震荡,在医院里住了三天才康复。之后过了一年,有一次踢球时我又不慎胫骨骨折,在轮椅上枯等一年。但好像是有命运女神眷顾一般,到了暑假我就恢复了,就能来继续参加晚报杯比赛。”

“接下来我要出国留学了,和原本队中的同学相聚,希望在大洋彼岸能够延续未能完成的梦想。”邓正铉说,“梦未来,新起航”,一如晚报杯的口号,他的下一段人生之旅,也是这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