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频繁出汗试试生脉饮 读者来信 让人“失望”也是一种智慧 乳腺癌并非女性专利 老夫老妻,有点距离更美 治疗胆囊结石,选择保胆还是切除? 服用阿胶珠  无需酒泡和蒸煮 梳子太脏  头皮易感染 知“帕”不怕,脑起搏器应对“不死的癌症”
第02版:人与健康专版 2022-08-17

知“帕”不怕,脑起搏器应对“不死的癌症”

梅一鸣

上海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 骆纯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拳王阿里颤抖着举起火炬的镜头让人记忆犹新,也让世人认识了一种常见病——帕金森病。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5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患者在中国。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后,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三大表现界定“帕金森”

上海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骆纯介绍:“由于帕金森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其诊断往往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

一般来说,帕金森病患者发病最早期的表现是“抖”。最开始表现为手部的震颤,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一侧肢体甚至全身的震颤。

此外,“慢”与“僵”也是帕金森病的重要表现。慢,指的是手的运动逐渐减缓,走路变慢;僵,则意味着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的时候感到有一定的阻力。

不少病人还会出现嗅觉失灵、情绪低落、睡眠问题、走路姿势异常、智能减退、小便频急、顽固性便秘等症状。

一毫米电极精准治疗

尽管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还不能完全被治愈,但通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细致护理等综合治疗,还是能够很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骆纯主任表示:“刚刚进行药物治疗时,通常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在这个阶段,患者会感觉症状明显改善,但治疗一段时间后,药物作用逐渐衰减,此时只有安装脑起搏器才能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一种名为DBS(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手术正在被广泛使用。骆纯主任介绍:“其原理就是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一毫米的电极,释放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 调节脑内的神经网络通路,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局部麻醉的方法将微小的电极植入脑部预设靶点位置,并将脉冲发生器置入胸口皮下。手术中,医生与患者通过交流,寻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点位。

“患者进行DBS手术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在体外进行参数调节,选择最佳的治疗点与范围改善患者的症状。”骆纯主任说,“DBS具有可逆、可调节、非破坏、不良反应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帕金森病治疗‘蜜月期’后,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目前该手术也已纳入医保范畴,可以大幅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据悉,同济医院已经成立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影像医学、心理和精神医学、营养及护理专家共同组成多学科协作团队为患者排忧解难。记者 梅一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