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广告 “中国学人海外博士论文丛刊”发布会举行 吴格谈钱存训先生二三事 新书推荐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第12版:小楼书香 2023-05-10

“中国学人海外博士论文丛刊”发布会举行

田蕊

5月6日下午,《中国学人海外博士论文丛刊》发布会暨“中国学人海外获得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坊在复旦大学智库楼举行,活动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

根据袁同礼先生《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中国留英同学博士论文目录》《中国留学欧洲大陆各国博士论文目录》收载,中国学人在海外撰写的博士论文有4717篇,若放宽视域,勤加搜检,将远超此数。中西书局计划择其精要,刊印出版《中国学人海外博士论文丛刊》,借以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学界的一个侧影。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就早期中国学人在海外的求学经历与博士论文展开交流。席云舒对胡适是否通过并发表了博士论文进行了考证;金光耀根据顾维钧留学期间的成绩单探究其是否有资格申请博士答辩;李天纲分析了侯仁之的历史地理学对认识北京城市历史的意义及其对后人城市史研究的启发;吴格以“钱存训先生二三事忆”为主题进行发言;魏明德围绕“三位上海耶稣会士的博士论文”进行讲述。陈引驰对以上发言作出总结,认为早期求学海外的中国学人具有一定共性,如关注中国问题;接受海外学术训练,以现代学科规范作研究;倾向于学以致用。

高晞、王伟、杨笛、章可、徐雨霁5位教授和老师,分别介绍了中国第一代医学留学生黄宽和他的毕业论文;中国近代留美学生国际法博士论文综述;吴贻芳以及部分金大女毕业生的海外求学成果;朱友渔与中外慈善事业比较研究;威斯康星的中国博士生王造时与刘国钧的学术探索与转向。

陈恒最后作了点评,认为早期留学海外的中国学人是一个被严重忽略的特殊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在当代中国仍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学术的,也是现实的。 见习记者 田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