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弘扬非遗文化  共赴教育盛典 杨浦区内江路第二小学开展跨学科综合活动 纵横贯通  多元协同 广告 “领袖”素养唤潜能 “桃李”课堂育芬芳 非遗空竹进校园  彩铃翻飞育少年
第10/11版:职教天地/专题 2024-05-29

非遗空竹进校园 彩铃翻飞育少年

——上海市徐汇区江南新村小学开设空竹非遗课程特色纪实

空竹,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和宋朝年间就有相关的文学记载。抖空竹作为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深受老百姓喜爱。空竹一般为圆盘状,中间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上下翻花,配上“抖、捞、盘”等组合动作,可衍生出几千种动作组合,它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于一身,花样技法超过100种。

“双减”工作赋能文化传承

为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增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学生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江南新村小学坚持用民俗文化滋养学生成长,有效整合资源,积极开设空竹非遗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抖空竹的学习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

在去年10月刚结束的“悦动吧,少年”徐汇区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江南新村小学的6名学子带来了一组具有民间传统技艺文化的空竹表演。随着空竹上下翻飞,一线双铃、空竹舞龙等行云流水的动作,为开幕式增添了别样的风采,空竹社团的孩子们和上海体育大学空竹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暖场表演。小小的空竹在表演者的手中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左右旋转,大家双手各执一棍,连接棍子的细绳上,一只只空竹,随着绳子的抖动快速旋转,在嗡嗡声中,时而轻盈地飞入空中,稳稳地落回绳上,时而横斜出去,又妥妥地归于原位,瞬息之间变化出各种优美的姿态,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盛大的开幕式上,孩子们所展示的精湛空竹技艺,正是源于学校一贯秉承的“体育磨练意志,体育唤醒自信,体育奠基未来”的体育教学理念。学校始终将抖空竹作为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体育技能之一,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孩子们均能随时展现出色的空竹表演,挂灯笼、龙腾虎跃、蜻蜓点水、左右望月等技术动作信手拈来、娴熟自如——空竹这一非遗文化正在校园里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特色课程培养空竹少年

自2020年江南新村小学引进空竹项目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发展,不断拓展非遗空间,持续深化课程架构,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打造出了充满活力、具有特色文化的“体育课(普及)——社团(兴趣)——校队(精英)”课后服务体系。

首先,学校与上海体育大学及社区体育合作,在全校每个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的普及课,专门教授空竹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动作技巧。低年级通过空竹游戏、空竹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习了启动、缠绕、抛接等技巧动作;中高年级在原有的技术动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摆荡、花式加速、悬停等空竹技巧。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530课后服务时段,积极创立空竹社团,以吸引对空竹技艺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踊跃参与。在普及空竹基础知识的同时,学校还逐步提高了技术动作的难度,以满足学生们对技能进阶的渴望。对于那些真正热爱空竹运动的孩子而言,难度的提升便是挑战,他们勇于接受挑战,并在克服困难、完成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

经过严格筛选和持续努力,学生们最终将脱颖而出,成为校队的精英选手,他们训练的频率和强度都有了更为显著的提升,每一个动作看似简单,但为了达到零失误的高标准,学生们会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甚至有时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动作要领,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一遍遍的尝试、摸索、学习下,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身的技艺,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虽然校队的组建只有1年,但已在由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体育总会指导,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办事处、浦东新区体育管理指导中心主办的2023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上海市第十六届“塘桥杯”扯铃赛暨全国空竹邀请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实践证明,“非遗进校园”重在文教融合,只有做好非遗和教育融合的大文章,将非遗融入校园文化,使非遗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把非遗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内涵和内在品质挖掘出来,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未来工作中,上海市徐汇区江南新村小学将持续深化“双减”工作,并将空竹项目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