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新书荐书 “曹家渡是我的童话,也是庶民的史诗” 十年不上班的她,后来怎么样了?
第07版:小楼书香 2025-02-05

新书荐书

苏迅

书名:《生产队纪事》 作者:张建清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文史相照 为证岁月

那个时候,水很清,天很蓝,太阳很热,冬天很冷,种地需按农时,劳作全靠人力,农民根据生产队指令参加集体劳动,江南农村尚处于经济变革的前夜。那时的江南农村是怎样一幅图景啊:过年洗澡全村人用同一口锅,这口大锅平日是生产队烧猪食的农具,到杀完年猪便成为全村人洗澡的洁具。哪家烧了这锅水,这家的男人就有优先权,然后可以邀请要好的乡邻家男人洗。男人都洗完了,才轮到第一家的女人,往往一锅水要洗好几家子;行船需要把舵、撑篙、拉纤,青年纤夫为了节省短裤,赤裸身体沿芦荡岸边拉纤,偶尔邂逅田头劳作的年轻女性,一时间彼此面红耳赤,慌不择路;男人们方便大多习惯“蹲坑”,在自留地一侧的露天茅坑边三五成群,光着腚,抽烟说话。有妇女拎了马桶过来,向自家茅坑倾倒秽物,男人们也是语不变调,面不改色……

《生产队纪事》一书共收录了42个短篇,每篇都是一个独立的人物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农村蓬勃展开,故事描写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南地区农民的政治生活、劳动场景和人际关系。故事的主人公有大队干部、贫农代表、家庭主妇、小商贩、儿童、生产队饲养员和酒徒、小偷等。故事情节生动、细节真实,精确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刻画了江南农民那种坚韧耐劳、既顺从大势又不安于现状的禀赋。好多故事都有强烈的年代感:如为了积肥进城收垃圾、为解决燃料问题上铁路掸煤屑、赤脚医生兼做兽医等,翻阅全书,眼前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活的纪实场景。

书中充满了诸般细节,这自然来源于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也获益于作者数十年对于乡村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作者厚实的生活经验,同时唤醒故纸堆里的人和事,让文字中的岁月变得愈加丰盈且生动。对于具体的底层人的书写,既是文学的责任,其实也是史学的范畴。当然,在中国传统史学中,此点严重缺失。因此这部著作就不仅仅单具文学价值,同时还兼具史学价值。

作者还运用具有江南韵味的语言书写这部作品,地域文化特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挥发。

我始终坚持,作家是需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文学是需要有一定精神高度的。文字是否表现了对于真实世界的真实感知?是否表达出对求善求美的渴望?是否体现出对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向往?——这就是文学内在的力量源泉。所以,我一直坚信:文学是可以有为的。作家除了对于文字和文学需要深怀敬畏,同时还需要敬畏岁月与时间。《生产队纪事》就是为岁月和时间所做出的真诚证言,这是一部文史相照的优秀作品。 苏迅/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