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6日 星期六
大运河金银纪念币正式发行 声音 姜文:郎朗的“爸爸”不好当 上海中学“言哥”IMO满分摘金
第08版:名人生活/专题 2025-07-23

上海中学“言哥”IMO满分摘金

邓乐言(中)与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左)、教练王广廷(右)在第66届IMO闭幕式上的合影 图源:上海市上海中学微信公众号

第6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近日在澳大利亚举行。7月19日传来喜讯:中国队6名选手全员夺金,团体总分世界第一,其中来自上海的邓乐言和来自重庆的张恒烨两位选手获得满分金牌。

邓乐言是此次中国代表队中唯一的高一选手。在上海的“鸡娃”圈,邓乐言被称作“言哥”,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市民办盛大花园小学、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和上海市上海中学。父母很早就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并着力培养。在2024年11月举行的第40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MO)中,他以满分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在第二阶段国家集训队16进6的激烈竞争中,邓乐言脱颖而出,打破了上海近十年IMO选拔的年龄纪录。而在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当时还是华育中学初三学生的邓乐言,在“组合与概率”赛道获得全球第5名(铜奖),成为该竞赛自开办以来首位获此奖牌的初中生。

今年3月,邓乐言成功入选第66届IMO中国代表队。国家队选拔结束时,邓乐言曾表示:“(国家队选拔)排名公布,得知自己位列第六,我其实有些发懵。考完试,我预估自己是第四名,后来才知道是被扣了些小分,我与第三名仅差3分。我清楚,网上不少‘吃瓜群众’对我的排名不太满意,但我自己其实还好,因为6是我的幸运数字——高联上海赛区第六名,CMO全国第一名,此次国家队选拔第六名;今年恰逢第66届IMO,在广州被随机分配的房号是616……或许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权当调节气氛。这一年,我在思想上成熟了不少。人这一生,能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就已足够幸运,是不是第一其实并不重要。此外,在数学竞赛高度职业化、专业化的今天,‘断层领先’是不存在的。没有人能永远保持第一,这并不符合规律。”

而他斩获的这枚金牌,是上海中学自2000年以来的第18枚IMO金牌。据悉,2026年第67届IMO将在上海举行,由上海中学承办。这是IMO自1959年首次举办以来,首次由中学承办。

凭借优异表现,邓乐言曾连续三年获得华育中学校长奖。以下节选自邓乐言当时的获奖感言: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从小显现的数学天赋让我走上了数学竞赛的道路。竞赛之路并非坦途,一路披荆斩棘走来,既有失败的沮丧,也有胜利的喜悦。

作为一名优秀的竞赛生,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为了平衡综合学习与竞赛,我十分注重时间管理:课堂上专注高效,午休时抓紧时间高质量完成作业。唯有如此,放学后才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我最热爱的数学海洋中。周末我并不热衷于奔波于各个培训机构,我认为自学能力是竞赛生的必备技能,题目不能总是等着老师一道道讲、一口口喂,自己要有钻研能力、探索能力,以及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更多时候,我是自己在家看书、思考、做题。得益于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这4年来,我的竞赛水平突飞猛进。

优异的竞赛成绩和巨大的荣誉并未让我迷失自我,我从未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也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不但要做走得最快的人,还要做走得最远的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荣誉墙上的学长们一样,勇攀数学奥林匹克的最高峰。

站得越高,越觉得自己渺小;越深入学习数学,越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未来我会戒骄戒躁,继续带着无比的热忱去追求数学的真与美。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与他人和集体相互依存。流星固然璀璨,但仅能成为眼眸中的一瞬;唯有成雨而来,才会星光闪耀,照亮夜空。一人独行,不如结伴而行。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心中有热爱,眼中有光芒,去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并为之全力以赴。

摘编自上海市上海中学微信公众号、新闻坊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