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是营商环境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不依赖政策和补贴,而是聚焦柔性服务,将社区作为切入口,当好企业“身边人”,将服务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靠服务也能招引大项目:西安宴创始人鲁丹青在花木开店提出外摆想法,街道迅速协调多部门指导合规,并持续响应其后续需求。这份服务最终赢得回报——鲁丹青将原计划落户外地的6亿元投资项目改在花木。今年上半年,街道走访企业512户,建立机制解决诉求200个,20万字《营商环境工作日志》记录服务点滴。企业认同度的提升,直接促进了项目落地。上半年花木新设企业387户,注册资金22.52亿元,在重点商务区中实现全市空置率最低、租金收入第二,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
把居民企业家变成投资商:街道推出“锦绣花木·益企悦才”品牌,发动社区“蚂蚁雄兵”,动员居民企业家投资浦东、落户花木。去年举办活动21场,落地企业29户。今年启动“回家行动”,挖掘线索190多条,落地企业72户,注册资金6.9亿元。上海市安徽商会联席会长袁进参加社区沙龙后,决定将“画廊里的餐厅”上海首店落户花木。他还带动50位徽商考察花木,其中6位是花木居民。街道积极链接资源,如促成袁进与“BAC艺术”平台合作,探索“餐厅+艺术”的可持续模式。
让小微企业找到发展之道:针对小微企业找资源难、路演贵、对接政府难等痛点,花木街道创新举办“创业相亲大会”。300位企业家带着140个项目参与限时推介、极速链接,最终促成洽谈470次,13个潜力项目脱颖而出,80家企业意向落地花木。浦东职能部门组成“创新创业政府服务团”,现场提供政策咨询和选址服务等“一站式”支持。此举高效助力创业者展示项目、拓展资源。
7月25日,花木街道荣获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投资在上海,创业在浦东,安家在花木”,这句邀约正吸引更多企业在花木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