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抱拳礼的谦恭遇上少年挺拔的英姿,当“武以德立”的古训融入书声琅琅,一场别开生面的“武韵思政课”在市光校园开讲。这是杨浦区青少年校园武术联盟在完成首轮师资培训后,将武术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实践。
本次“武韵思政课”特别邀请到上海体育大学教授李守培主讲。深耕武术教育领域多年的李守培,具备扎实深厚的武术理论功底,同时积累了丰富详实的教学实践经验,尤其擅长将武术技艺与文化内涵、思政理念进行深度融合,让课堂兼具专业性与思想性。活动现场,五年级(1)班的同学们与李守培展开了互动交流,小学部其余班级则通过同步收看现场直播的方式,共同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武韵思政融课堂,以武载道育品格
在本次杨浦区青少年校园武术联盟活动中,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相融,让“武”的魅力与“德”的内涵同频共振。
课堂上,李守培以《武术的中华密码》为题,从基础的抱拳礼教起。“左手覆右拳”的标准动作里,藏着谦逊克制的礼仪之道;结合“武以德立”的古训,孩子们在对练行礼、失误致歉间,领悟“敬人敬己”的处世哲学。同时,李守培借拳种与自然的联结、刀术“天、地、师”的文化内涵,解读武术“天人合一”的智慧,帮助孩子们触摸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传递“强国强种”的家国情怀,让孩子们明白:学武术不仅是练招式,更是传承“为国为民”的担当,以武育德、以思政铸魂。
武韵实践强技能,助教接力固根基
理论讲解结束后,上海体育大学博士生陈思凡接过教学“接力棒”,以实操教学让武术技能落地生根。
课程教学聚焦两大核心板块:其一,扎实打磨“掌、拳、勾”基础手型,陈思凡通过手把手指导,逐一对孩子们的动作进行细致纠正,确保每一个动作规范都能让孩子们入脑入心;其二,重点学习蛇拳、螳螂拳、鹰爪拳的特色片段,陈思凡针对三套拳法的核心招式特点,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揣摩与练习中,沉浸式感受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从一次专业培训夯实师资根基,到一场特色活动深化沉浸体验,杨浦区青少年校园武术联盟始终以“传承中华武术、涵养少年品格”为核心宗旨与行动轴心。下一步,联盟将持续汇聚各方专业力量,推动“武韵思政课”走进每一所联盟校,让谦和有礼的处世之道、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胸怀家国的责任担当等优秀品质,在更多少年心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