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答读者问 警惕快递包裹携多种病原体 发热仅一天,12岁女孩肺全白了 申城上线“血费减免办理”小程序 白领频繁打嗝  竟是肠癌来袭 援滇医生巧治巨大鼻根部肿瘤 广告 瘫痪4年后,他靠脑机接口重新握笔写字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5-11-19

瘫痪4年后,他靠脑机接口重新握笔写字

近日,上海首例脑机接口植入患者小董(化名)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查。术后一年,曾经高位截瘫的他已经可以握笔写字了。作为小董的主刀医生,该院院长毛颖表示,展望未来,脑机接口有望让失语者说话,让盲人复明,让植物人苏醒。他说:“这是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未来,相信这个在不久的未来一定能实现。”

高位截瘫

感觉神经“长”回来了

“就在来上海的这几天,我会出汗了!”坐在轮椅上,小董戴着气动手套、对着屏幕进行脑机接口术后康复训练。忽然,他抹了一把自己的脑门,那层细细渗出的汗水让他欣喜万分——自从2020年遭遇车祸高位截瘫以来,这是他4年多来,身体第一次出汗。

一年前,作为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受试者,38岁的小董在华山医院接受了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经过术后一年的康复训练,小董原本无法抓握的双手,不仅可以捏起小钢珠、小药片,还能握笔写字。更可喜的是,脑机接口植入正在让他全身神经悄无声息地慢慢恢复,曾经大小便失禁的他,如今已可较为规律地自主排便,甚至腰腿部有了一些虫爬的刺痒感。

前不久,小董在华山医院完成了术后一年体检。初步检查结果验证了他的感受:手部运动评分较术前提高20分,脊髓损伤程度从B级降为C级——这意味着有了神经重塑的迹象。

车祸瘫痪多年

1%的希望也要争取

2020年8月,在新加坡务工的小董不幸遭遇车祸。“等我醒来,已经躺在ICU(重症监护室)里的病床上。”30多岁的小董一下子变成了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的颈椎高位截瘫病人,体重从近60公斤跌到29公斤。

不过,积极乐观的个性让小董不断寻找改变命运的希望。常规康复治疗没有效果,他就从网上寻找线索,尝试干细胞移植、神经修复等新疗法。2024年10月,他来到上海华山医院,成为全国第三例、上海首例植入NEO(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的患者。“说实话,进手术室前我心里挺害怕的,毕竟要打开头盖骨。”他说。但瘫痪在床,连翻身都要人帮忙的日子太痛苦了,“只要有1%的希望,也要争取”。

植入手术很成功,小董至今惊叹于身体的复原速度:一周伤口就基本长好,他不到一个月就开始进行锻炼。

每天坚持训练

半年后可抓取小钢珠

在父亲的帮助下戴上气动手套,用自己最灵活的左手小指,在平板电脑上熟练点击康复训练的“开始”键,。

当小董用力专注时,电脑屏幕上的柱状条就会显示满格;只要他一说话分神,柱状条就会往下落。专注几秒钟后,手套会带着小董的手指进行抓握练习,直到他脸色松弛下来。这样的训练,小董一天要做两次,每次2小时:反复通过意念让大脑释放抓握、放松的神经信号,驱动手套完成九宫格训练;将抓握物在9个不同颜色的格子间按要求移动,每次完成3轮共27组动作。短短一年,他手部的运动控制能力已明显增强。

那天,小董在硬纸板上写下了一封只有两个字的信:“谢谢!”他在落款处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并把写信的视频发给了医生团队。他说:“脑机接口仅是给我一个人,还给全中国和我一样的患者带来了一个了不起的礼物,给了我们新的人生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供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