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长江(满江红) 书法 行路万里 世界北端的国度 古月二梅 高血压、动脉硬化与阿斯匹林 戴家的样子
第21版:夜光杯 2019-01-18

戴家的样子

马尚龙

是在画家戴红倩家里。余光掠到画镜线上挂了好几幅奖状一类的镜框,落座后抬头而视,是照片,皆是两人照,笔端笔正,很老派的造型。红倩一旁说,是阿拉阿爸姆妈的照片;第一张照片,还是伊拉订婚辰光拍的,第二张是结婚照,后来每十年拍一张。看得出,最早几张是照相馆拍的,后来不必去照相馆了,但是纪念照还是一张一张拍,一张一张挂在墙上。

前几张照片还是黑白时代,只有结婚照是彩色的,其实结婚照也是黑白的,六十年前哪里有彩色照片,当时流行着色,两腮都是桃红的……

墙上挂照片的很多,但是像戴先生夫妇这样十年一合影,合影挂墙上,很少听闻。

是感情笃厚,却还不仅仅是。感情笃深也可以不挂照片的。戴先生常有社会文化活动,师母一定相随,几乎像是“随从”一样,一直不显山露水,只是在台下,做一个不可替代的“生活助理”,如影相随,前后有序。相夫教子用在戴师母身上,是恰如其分的。不过戴先生一点“不领情”:年轻辰光伊要上中班夜班,半夜下班,我总归去接伊的,现在我一只眼睛看不出了,离不开伊,就算是踏皮(沪语,扯平)了。我很喜欢听戴先生酒桌上的戏话,自嘲中有温情,温情中有风范。

戴师母的“生活助理”角色更多是在家里。戴先生作画向来是有独特的“戴氏”派头的。他的画室,没有空调。大热天赤膊;大冷天裹棉袄。戴先生自有一套不装空调的理论,人太适意了画不好的。曾经有记者拍了一张戴先生赤膊作画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有人说有损戴先生的形象,不过更多人对戴先生崇敬有加。可以想象,戴先生走出画室,师母的“助理”生活,一定是入微入细的。

我曾经也不理解“戴氏派头”,后来粗粗读了戴先生的“水浒”“三国”“红楼梦”,乃至正在创作中的巨作“道德经”,有了一些皮毛式认知。

戴先生画名著,画中国传统文化,是把自己都画进去的。他安营于三国,潜行于大观园,酒肆于水泊梁山。他将经典中的人物画入了他的世界,也将自己画入了经典中的世界。

如同作画“派头”独树一帜,戴先生在画坛行为处事,也是带着明显的戴氏标记。戴先生在画坛的江湖地位很高,画在江湖之上,而人居江湖之远。戴先生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画家,因为纯粹而率性,而自由,而执拗,而艺术,也因为纯粹而远江湖。戴先生的江湖,是他自己认定的江湖,那就是戴先生对自己的定义——民间艺人。

五年前,法国驻上海总领馆的文化官员约翰·拉多姆斯基(中文名字“王佑安”)找到了戴先生。王先生觅到了一本1999年的《戴敦邦图说诗情词意》。他要将这本书介绍到法国去。经过五年的来来去去,一本名为《宋词——当我的灵魂漫步于古老的国度》画册,在法国出版了。翻开来,左页是一首词的中文法文对照,右页便是戴先生为这首词作的意境画,凡三十九位宋词大家五十六首宋词。法兰西的慢工细活,精美非常,完美体现了词与画的相得益彰。

在当天晚上的酒会上,戴先生说,还好几十年前摒牢了,画没卖掉,卖掉了,就没有现在这本书了。我知道这是戴先生又说笑话了,依着戴先生的“耿脾气”,他就没有动过这一番卖画的“凡心”。

这些年,以戴先生的画为内核的“戴家样”风生水起。我一直在估摸“戴家样”的意思。当然我是知道它的意思,但是我以为,“戴家样”的内涵还不仅仅是戴先生的画和戴先生的艺术,似乎还应该是戴先生为人处世作画的态度,也包括戴先生和师母的六十年感情和表率。戴家样,那就是戴家的样子。

谨为戴先生戴师母钻石婚和戴先生从艺70年而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