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长江(满江红) 书法 行路万里 世界北端的国度 古月二梅 高血压、动脉硬化与阿斯匹林 戴家的样子
第21版:夜光杯 2019-01-18

古月二梅

陆加梅

小寒已过,孤山寒梅著花未?

一千年前的孤山,梅树成林,林和靖在此结庐隐居,踏雪寻梅、饮酒邀月,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一千年后,孤山成了篆刻爱好者的朝圣地,是著名印学团体西泠印社所在地。

近日,我在拍场拍得黄士陵所刻两枚小印,一为青田封门青材质,印文为朱文“胡二梅”;一为寿山芙蓉小章,印文是细白文“二梅”。我学印至今,除了临习汉印古玺外,读的最多就是他的印谱,晨夕相对,心摹手追,这次能得到倦叟二印,快意忘言,惟以一首七绝来抒怀。

石能解语胜千言,花落梅边动月魂。

天许西泠桥畔见,越山青处似黄村。

这两枚小印是黄士陵刻给画家胡琪的。黄士陵,字牧甫、穆父,安徽黟县黄村人,晚清四大篆刻家之一。他书画印三绝,尤其治印,篆法纯雅高古,章法奇特肯定,用刀光洁妍美,开创了黟山一派。“黟山之学在吉金,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确是的评。印面主人胡琪,晚清画家,字二梅,号梅梅轩,二梅轩,安徽桐城人,工山水,上海题襟馆书画会友。黄牧甫、黄少牧父子为他治过不少印,当年应该也是书画印酬唱往来,君子之交吧。文人多清贫,却也是最富有的,腹有诗书,案头字画,近旁和远方有知己良朋。

我与二梅印有缘。

早些时候,茗屋老师告诉我,一位老先生想出让一批印章,是长辈的自用印,拿来请他鉴赏,其中黄牧甫的几枚印章大佳。他说这印如果在拍卖上出现,你可以试一试去买下来。果然,在此后的拍卖图录中我看到了这两枚印章。预展时,我邀请茗屋老师陪我去看展。老师虽然在此前已经经手过实物,还是答应了我,陪我去杭州走了一趟。

拍卖前曾与陆康老师、管继平老师相聚,向他们请教。陆老师激赏二印刻得好,朱文印用刀犀利,线条流畅挺拔;白文印有小篆柔美之风,使用痕迹明显,可知是画家心仪之印。陆老师说得很风趣:这二梅跟你有缘,就该是你的呀,你看,二梅二梅,不就是加梅吗?

管继平老师,研究民国文人书法和印章很有心得。这时也接着发挥起来:这枚“胡二梅”印也跟你有缘啊,黄牧甫用大篆入印,胡字刻成上下结构,就是古月二字,“古月二梅”,多好的闲章!李太白有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冷梅清,暗香浮动,这印简直为你量身定制。哈哈。越说越好玩,最后还约定:如果此印为我拍得,二位老师便为我书写斋名:二梅草堂。

我再去杭城,竞拍,天遂人愿,终于把这两枚小印纳入囊中,真是与我有缘也。

前几日去松江看望爸妈。退休后,我把他们安顿在了华亭湖畔,春天种菜,夏天种花。漫步在冬日的小院里,万类经霜,草木萧条,鱼缸里竟然有些许薄冰。忽然发现门前的梅枝上已经有了不少花苞,星星点点,饱满明亮。那是我十年前种下的两株梅树,一棵红、一棵黄。

我很乐意有这样的牵强附会,半亩园也好,二梅草堂也罢,片石已沧桑,一纸尽风流。书生百无一用,却纸上造屋千间。这两枚百年前旧物摩挲在手,今晚微雨无月,我却感到了古意溶溶、似闻天香。

外婆家屋后山脚是“十里香雪”,明请看本栏。

责编:刘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