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秉辉
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是两个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的病,而且这两个病常常形影相随、狼狈为奸。
动脉硬化严重的并发症是因为在动脉壁中聚集的脂肪块(斑块)破裂,而且斑块破裂的同时并会引发这血管中的血液凝结,形成一个含有脂肪的血块、即血栓,阻塞动脉血管,形成心肌梗死、脑梗死。
心梗、脑梗皆可治疗,不过风险甚大,效果有限,故预防实为首要之事。欲预防心梗、脑梗首先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欲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首先应控制脂肪饮食、戒烟、限酒、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虽非易事、亦得努力实行。
上个世纪的70年代,现代医学研究注意到一种治疗关节炎的名为阿斯匹林的老药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其作用便是促进血液的凝结,伤口上的血液凝结便阻止了血液的进一步流失。但是,血管里的血凝结了便阻塞了血管,心梗、脑梗因此而起。既然阿斯匹林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功能、何不用它来预防心梗、脑梗?于是许多欧美研究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证实了这一预想:阿斯匹林有预防心梗、脑梗的作用,至少万一发生心梗、脑梗也不至于过于严重,这一研究的结果造福了千千万万潜在的心梗、脑梗患者。
心梗、脑梗容易发生于老人,于是许多老人被建议使用阿斯匹林。但阻止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对于可能的出血来说,便成了不利于健康的“副作用”了,比如有胃溃疡病者可能因服用阿斯匹林而引发胃出血,因此有胃病者不宜服用此药。经常痔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者亦不宜服用。准备做外科手术者、甚至拟拔牙者也要先停用阿斯匹林一周,以免伤口出血不止。
在阿斯匹林可能引发出血这一问题上,要提醒人们的是若有未能满意控制的高血压者亦不宜使用阿斯匹林。因失控的高血压者有发生脑溢血、即脑动脉破裂出血的可能,如在服用阿斯匹林的情况下不幸发生,则将很不妙。
问题是高血压怎样才算是满意控制了呢?当然是血压已降到正常范围之内、即140/90毫米汞柱以下。不过对于高龄老人而言,一般认为若能降到150/90毫米汞柱亦可视为“可以”了。然而专家们对合并有糖尿病或已发生过脑梗死的老人、即使是高龄老人,也还认为应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方始安全,而对于一般中老年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则更以降至120/80毫米汞柱以下方为理想。当然,对使用阿斯匹林而言,若已发生过脑溢血者,则不论其血压控制如何,似皆以不用为好了,因为这样的病人再次发生脑溢血的可能性大于脑梗死。
在老年人群中常有必要使用阿斯匹林以预防心梗、脑梗,但在许多老年人中考虑应用此药时还需充分关注高血压是否已经满意控制,若尚未能满意控制者,自当努力控制、“达标”之前这阿斯匹林只能割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