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杨震
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15日至17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跨大西洋关系成为各方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有着“安全领域达沃斯”的慕安会来说,与会各方矛盾如此激烈实属罕见。而中国在会上提出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的立场,获得与会人士赞赏。本期“论坛”特请专家作一分析。
1 军事和经济矛盾尖锐
问:本次慕安会在美欧关系和欧洲防务问题上暴露了哪些矛盾?
答:本次慕安会暴露出美欧关系和欧洲防务问题上的许多矛盾。正如美国前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朱莉安娜·史密斯在慕安会会刊上发文所说,美欧关系不仅复杂,且充满分歧。特朗普政府在北约政策上的强横立场、对欧盟共同安全支柱建设的限制和非议等,打乱了原有的西方安全结构,导致欧洲安全秩序的混乱。不仅如此,欧洲还认为美国把世界带入大国竞争时代,美中俄之间的博弈对欧洲挑战巨大,使双方矛盾有增无减。这一届美国政府在加征关税、中导条约、伊朗核协定、限制中国华为等领域一再威逼欧洲。
在本次慕安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发言中批评美国在贸易和外交领域的单边主义,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发言中则霸气十足地盛赞特朗普的对外政策,要求盟国服从和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和政策。这一表态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大西洋裂痕,媒体评论说,“默克尔和彭斯是两个世界的人”,“大西洋关系处于70年来最困难时期”,可见欧美矛盾之深。而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在回应增加军费开支时说,德国认同2%的要求,但也要讲求实际,量力而行。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则表示,欧洲国家增加军费开支“不是为了美国,而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欧洲”。这显示出双方在防务问题方面的矛盾已经到了公开化的程度。
美欧双方在经济领域的矛盾也是此次慕安会的一个焦点问题。默克尔在会上指责美国将德国对美汽车出口看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她说,一些德国汽车在美国制造,宝马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自己最大的生产车间,“如果德国汽车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那我们真的震惊了”。
德国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工业,目前美国高端汽车市场的90%由德系汽车占据,如宝马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和宝马,戴姆勒集团的梅赛德斯-奔驰,大众集团的宾利、布加迪、保时捷和奥迪。在欧盟,德国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从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看,每辆汽车都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是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最大的产业。同时现代汽车也运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电子技术,汽车工业不但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休戚与共,而且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业等行业。一旦抓住汽车产业这个龙头,相关产业就能被带动。美国要想重振制造业,汽车产业是重点。美德两国为汽车出口问题在此次慕安会上针锋相对,显示出特朗普上台后美欧双方在经济领域的矛盾也在扩大。
此外,就美国施压阻挠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默克尔重申,这一项目不会像美国所言危及欧洲战略考量。对美国这样一个能源独立的国家来说,让欧洲盟国不要使用俄罗斯天然气似乎合情合理,而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又一个矛盾。
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是构成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欧关系在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领域都出现了比较尖锐的矛盾,这是在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现象。
2 对伊核协议利益碰撞
问:本次慕安会在伊核协议问题上显示了美欧哪些矛盾?
答: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本次慕安会上发言表示,伊核协议应当维持,可能是西方国家继续施压伊朗的“微小支柱”。默克尔说,她能看见伊朗发展弹道导弹项目并介入也门、叙利亚等国家冲突,但要实现各方遏制伊朗核计划的共同目标,不可能单纯以退出伊核协议的方式。
美国政府去年5月宣布退出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随后逐步重新启动因协议而暂停的对伊制裁。默克尔讲话结束后,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言,指责欧洲国家不采取与美国相同的做法,削弱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他认定,只有对伊朗施加经济和外交压力,才能实现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此前两天,彭斯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中东问题会议上就要求德国、法国和英国退出伊核协议,与美国保持一致。
美欧双方在如何对待伊朗的问题上立场不一致。近日德国、法国和英国宣布设立与伊朗维持贸易往来的“变通”支付机制,以规避美国制裁。英法德此举不仅是为了与伊朗继续进行贸易,而且是为了缓解国内政治危机,同时显示出对美国的战略疑虑。此次慕安会上双方分歧开始公开化,围绕要不要退出伊核协定进行公开辩论,显示出各自利益不同而产生的碰撞与矛盾。
3 中国仍坚守多边主义
问:中国在本次慕安会上提出什么主张?对多边合作有什么贡献?
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慕安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实践证明国际合作是时代潮流,多边主义是人间正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中国主张坚定不移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发展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第一,相互尊重,积极构建伙伴关系,要对话不要对抗;第二,同舟共济,携手维护普遍安全,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第三,合作共赢,共谋全球发展繁荣,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第四,改革创新,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坚守多边主义的主张获得与会各方赞赏。中国推行外交政策的原则底线,首先是强调“要对话,不要对抗”,这表明中国无意像西方历史上的新兴大国那样,通过军事政治实力去挑战原有大国建立的国际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是要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推动全人类通过对话和合作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认为,除了对话和合作之外,还要在目前最具权威性的联合国框架内开展,最终实现国际关系法治化。
笔者认为,杨洁篪的讲话不仅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理念方面日趋成熟,其中富有建设性和远瞻性的观点也是中国软实力增长的一个标志。中国外交务实、求实的风格以及“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理念对多边合作意义重大。
4 反对《中导条约》多边化
问:默克尔为什么提出让中国加入中导条约?中国态度如何?
答:美国退出《中导条约》,针对的对象自然是中俄两个被美国视为安全威胁来源的大国。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速度不一的历史规律和美国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理事实,决定了美国在军事领域享有的优势将逐渐削减。为了抵消这种削减,美国决定退出《中导条约》。
中程和中短程弹道导弹射程虽然不及洲际导弹,但从发射到抵达目标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较少,且其火力足、威力大,是对对手核反击能力的严重打击和限制。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中程和中短程弹道导弹结合先进制导技术成为可能,随着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中程和中短程弹道导弹将成为巡航导弹、隐形轰炸机、无人机后又一种远程精确打击手段。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旦美国在东欧等俄罗斯柔软的“下腹部”附近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弹道导弹,那就是攻其必救。现今俄罗斯正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如果在防御成本很高的反导系统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对中国来说,美军装备中程和中短程弹道导弹后,跨域作战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抗击美军的难度将因此增加。
美国如果在欧洲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将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作为综合国力较弱的一方,俄罗斯必然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两国的军事对抗范围大强度高,且牵涉国家和地区众多,很容易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德国地处美俄对抗的中间地带,对这样的情形自然是避之不及。对德国来说,最好的结果无非是美国不退出《中导条约》。而美国曾提出要中国也加入《中导条约》,因此德国在只顾自身利益而丝毫不为中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安全考虑的情况下,也要求中国参与《中导条约》。
笔者认为,德国的安全固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前者。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是中国这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负责任大国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装备,而《中导条约》对此进行了限制,却未对美国足以对中国构成致命威胁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核潜艇作出任何限制,德国此举无疑是帮助美国削弱中国保卫自身的能力。因此杨洁篪强调,中国坚定主张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造成严重后果,国际社会广泛关切。中国希望美俄回到《中导条约》,反对《中导条约》多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