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池塘春发 光启路 志愿文化待深化 卖鸡 病中偶寄 剪纸,剪生活
第22版:夜光杯 2019-05-10

剪纸,剪生活

韩巧霞

带学生做奉贤区的模拟卷,综合训练板块是关于剪纸艺术的,突然想起前几年跟海派剪纸传承人王建中老师学剪纸的经历。那半年里,我们来自上海各个区的老师们每周都会抽出一个下午,和王老师一起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那半天,我心情是放松的,思想四处飘荡的往往都是生活的遐想。

最后一天,我们没有上课,是交流学习感想。我不知道怎么开始想起了同行的工作。他们都很辛苦,生活不知道有没有幸福感?不知道工作是否已经影响了生活的质量?是否还有心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压力很大的人会麻木吧?我们的教育理想应该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但是让一群没有幸福感的人教育学生,并且还期待他们制造那种为幸福而打基础的学习生活氛围,有点相悖了吧?也许,可以像幼儿园似的,一个班由三个老师管理,一个主管,一个副手,一个生活老师,把管理学生的工作分成三个部分:教学,教育,生活心理。这样老师们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那一部分事儿,不必为大大小小该做和不该做的日常琐事纷纷扰扰的,劳顿而无功。继而联想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我的学生们为何写不出来文章呢?他们离真正的生活太遥远,每日里循着某些约定俗成的路线懵懂地走着。以前没有电子产品的时候,人们宣泄自己情绪或者内在的一些东西是通过运动、读书、写作。现在每当压力很大、情绪激动时,很多孩子都会选择通过电子游戏、音乐、影视等去缓解,释放。缓解释放过后,还需要写作吗?还有如今快餐式的生活,让许多孩子的心变得浮躁不堪,无法安静地沉下心来精雕细琢一篇美妙的文章。他们有几个人接触过剪纸这样的慢生活艺术?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学习这样的剪纸技术一起尝试慢生活么?

这些年,我是努力经营慢生活状态的。不教毕业班时,每个学期都会让自己报一门新课程,学一门新“技术”。这几年不管是上博藏品鉴赏,还是王羲之行书研习,我都是带着放松和学习的双重目的报班的。那次的“剪纸”亦然,我早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工具,在学校上好午自习再抓紧时间穿过半座城骑行到远在西郊的朵云轩教室。在那个半天里,王老师每讲一个动作,每动一下剪刀,我都认真学习认真模仿。那是怎样一种专注和投入呀!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这样该是多么美好?如果,我的学生也能以我在王老师的课堂上这样的状态来学习汉语、学习汉字、学习文学、学习做人,他们该多么幸福开心?

那之后,我尝试着改变,我决定用自己哪怕微薄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尝试着把生活“剪”慢。我不能改变中高考,我不能改变考试,但是,我可以在一节课哪怕是半节自习课里,哪怕是陪他们吃午饭的那小段时间里,和孩子们一起亲近自然,亲近艺术。

亲近艺术的前提是亲近自然。说起亲近自然,不禁问自己,有多久没注意太阳升起的过程?有多久没看过月亮盈亏的变化?是否在意过春何时来,冬何时去?湖边的柳树,路边的小草是否已经吐出新芽?时间真是太久了……所以我想去那个残荷败叶的水塘看看,它们是如何从生到败的;想去那片风姿傲然的桂花林里走走,感知生命自荣而枯的过程。离自然近些,离电脑远点,健康地生活。

从那时起,我和办公室的美术老师一起研究剪纸和美术,甚至共同设计了把美术剪纸和语文结合起来的作业给学生做;利用自习时间,我给学生讲“十二生肖”、讲“南北剪纸艺术的差别”……他们真的很开心很投入。下课后,我在办公室坐着休息时会止不住想:没有考试该有多好呀,可以和这群孩子尽情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艺术的殿堂中,可以和他们尽情讨论,写呀、画呀,在这样美好的气氛里他们不知不觉就长大了,收获了健康的人品收获了丰富的学识,潜移默化就传播了祖国的文字文化和文明……

我打算带孩子们把剪纸艺术和汉字书法结合起来尝试新“剪”法,鼓励自己走得远一点。只是,多么奢望,奢望这一切变成常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