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梧桐树下(中国画) 有理说理,有话讲话 梧桐树下 八年历练换来今日绽放 外祖母的“心灵医生” 董鼎山的洋妻子
第19版:夜光杯 2019-05-22

董鼎山的洋妻子

(美)海 龙

董鼎山在海外中国学人中算是一面旗帜,很多今天的名人都是读他的书成长或借他来了解西方的。

在董先生的晚年,我曾应邀撰写他的口述史。老爷子是个有浪漫情怀的人。即使90多岁了,谈起风光事仍然不减当年勇。

“你们一定想知道我为什么娶洋妻子过了一辈子吧?”我虽然莞尔,但并不想窥探前辈隐私。没想到他却侃侃而谈:“我不是不想娶中国人,是只能‘望中兴叹’啊!”

老爷子一开口,就收不住嘴。他当年在上海滩是当红记者,又兼写海派小说;接触当红影星歌星无数,相貌高大英俊,应该是有无数韵事的。老爷子当然自豪于此。“当年,老是女孩子追我。”可是他在事业和人气的顶峰戛然而止,离开上海滩到美国小城密苏里留学。

那时世界大动荡,中国形势丕变;原来炙手可热的留学生留在欧美一时无望,而回国又充满了不确定。特别是,这些人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甚至超龄。跟董鼎山差不多同龄的唐德刚先生在忆当年时写道,那时曾流行于留美学生间的理想目标是:洋车洋房、洋女为妻!

我猜想董先生可能是这个口号的践行者。

“完全不是!”——没想到老爷子断然否定了我的猜想。“我那时候是不敢追求中国女孩子啊!”

“为什么?哈!你如果知道当时的背景,就不会这样发问了”。提到这,老爷子来了精神头儿。他说道:你想想,当年中国人能留学该多么稀罕,特别是女留学生。她们大多是达官显宦或暴富新贵的女儿,白先勇那样的不算有钱。那时候在美的中国人陡然失去国内经济赞助,情势一下子狼狈得很哪!连陈立夫在美国都要靠养鸡农场过活,李宗仁也是寒伧混饭,连胡适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中国的留学女孩却架子不倒,每天潇洒摆谱,称得上当时的时髦,是时代的气质女和物质女。她们曾经养尊处优生活骄奢,非富即贵,当然不屑知道柴米之贵和时代之殇。

董鼎山从密苏里毕业就来纽约撞大运找工作。有了工作和基本保障后就想到生计问题,开始到纽约当年杜威和胡适创建的华美协进社去参加活动,希望多遇到中国女孩。华美协进社是当年全美最风靡的年轻华人俱乐部。它主要为留学生和华人教授、高阶人员提供聚会和交流机会;同时帮助他们找工作、讲学并接触美国上层。老一代的华裔学人几乎都跟它有某种缘分和交往。

但在那里的经历也打碎了董鼎山娶中国女孩的梦。凭他的条件和资质,本该能得到心仪的女孩。他也遇到了不少愿跟他交往的姑娘。但是董鼎山被吓到了。

之所以被吓到,是因当年的这些等着钓金龟婿的公主们眼光太高。她们大多养尊处优颐指气使,让惨绿青年董鼎山感到尴尬不适。半个世纪后,老爷子谈到当年遭际仍然汗颜且愤然。其实,洋场出身的董鼎山并非没见过世面,但他不屑于跟有公主病的骄纵女孩周旋。她们不但物质化、偏爱攀比,以男子花钱多少来衡量对她们的爱有多少;而且要管辖男子,希望他们不止在家庭,而且在事业上由她们来安排命运。董鼎山受不了这个。他交往的女孩曾经直言学新闻没前途,让他改学工程或学医。

与中国公主相比,那时来美留学的欧洲人就朴素且简单多了。而且,美国本地的女大学生也很少人有这般成熟的算计和老到的谋略。于是,董鼎山就调整了方向。他发现,来美国读书的北欧女孩最朴实,能吃苦且善解人意。

瑞典和挪威籍的女孩多来自小镇和乡村,身材高挑气质天真贤惠。跟他交朋友时处处想着替他省钱;出门不愿坐当时堪称奢华的出租车,而愿意步行健身,不吃豪华餐宴而选麦当劳果腹,节俭且体贴。董鼎山娶了洋妻却享受了中国贤妻良母的待遇。

几十年后他返国回乡,“文革”后的故乡人却在他洋妻身上发现了传统中国式爱家爱夫的美德。

董鼎山妻子学会了做麻婆豆腐和红烧肉,跟他相濡以沫相爱了一辈子。我每次去他们家跟董先生访谈写作,她都备好茶点鲜花,默默离开。后来熟了,她偶或轻声加入我们的谈话。凡熟识董鼎山者皆知她是一个现代难找的古代贤妻的形象。

像是一对同命鸟,2015年5月,比他小8岁的妻子蓓琪去世。同年12月,93岁的董鼎山追随他爱了一生的蓓琪,告别了自己心爱的读者和世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