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双休日五元看大片 英雄群像捐赠上历博 84年后,国歌从首唱地再出发
第7版:文体汇 2019-05-25
雕塑家赵志荣弥补恩师张充仁遗憾

英雄群像捐赠上历博

赵志荣雕塑作品(局部)记者胡晓芒摄

年逾八十的著名雕塑家赵志荣再塑恩师张充仁《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雕塑作品,并将其001号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昨天下午,这件作品由创作团队向馆方交接,观众将在5月27日《重大的转折·伟大的胜利——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暨南京杭州上海战役胜利70周年特展》上看到这件迟到将近70年的雕塑作品。

完成恩师遗愿

赵志荣是原上海油雕院副院长,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下沉式广场的浮雕、复旦大学的毛泽东像都是他的创作,他最看重的身份是“张充仁学生”。去年年初,在原上海油雕院院长肖谷的建议下,赵志荣按照张充仁当年塑造同名雕塑时遗留下来的三张照片,按照原作小样的尺寸,按照先师传授的手法足足创作了一年。

要复原张充仁的原作,赵志荣创作了以工、农、兵、学生和怀抱小孩的妇女为代表,定格了五个人奋力举起五星红旗的刹那。塔顶有一颗硕大的红五星,下缀四颗小红星;塔身饰以云彩,塔基背面刻有花圈浮雕,庄严肃穆的氛围。作品定稿后,赵先生请了沪上最优秀的制模专家翻模,并用精铜翻成铜像。

85岁的上海土山湾博物馆名誉馆长、《张充仁传》作者陈耀王在青少年时代曾目睹张充仁先生和他的助教王珲、助手徐宝庆(海派木雕大师)三人,呕心沥血创作这座雕塑,喟叹当年的经典不复存在。

赵志荣和创作团队将共同签署了自己名字的捐赠文件连同这件雕塑作品交给了馆方,并领取了捐赠接受文本。赵志荣非常激动:“我完成了恩师的遗愿。这件作品与上海失之交臂,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当年一波三折

1949年5月27日,张充仁迎来了上海解放。不久,市政府决定在外滩建造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12月24日向全国发表公告征求纪念塔设计方案。为此,张充仁联合了沪上著名建筑师共同讨论研究,很快就设计和呈送了多种纪念塔和雕塑的设计方案,最终脱颖而出。

中选设计方案所示的纪念塔,由屹立在塔基上的巨型雕塑铜像为主构成。1950年5月28日,由陈毅市长题字并和潘汉年副市长在外滩主持举行了奠基典礼。1951年9月25日工务局与张充仁签订了《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雕刻委托塑制合约》,1951年12月1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明确批文:同意建立人民英雄纪念塔,并批给工程用铜23.5吨。张充仁及其助手3年来耗尽心血,终于将这座群雕精像塑成,等待早日翻铸成铜像。

按照预定方案,雕塑于1952年4月先制成石膏模型,“五一”揭幕,年底翻制成铜雕。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上海于1953年3月6日发文终止了本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工程。在张充仁晚年,听闻龙华烈士陵园扩建,他从法国来函,表示愿意立刻回到上海,只要这件史诗作品可以重现。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也成为张充仁的永久遗憾。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