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宁可连轴转  也要抢名额 美术馆里的美术课 三个大写的人
第8版:文体汇/聚焦 2019-05-25

美术馆里的美术课

小朋友们在画前临摹张玉刚绘

孩子们在喜欢的名画前席地而坐,围着老师仰头听讲解,还时不时有人发问,这是西方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习以为常的情景。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上,这一幕也时常可以见到。

第一次临摹体验课,来的是协和双语学校35个孩子,他们在展厅里分为三个小分队,任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美术作品,用随身携带的绘画用品直面艺术家真迹,进行面对面的临摹。

得令的小朋友们忽地在展厅中散开,孩子的天性使然,最喜欢的作品是那些色彩丰富多姿、对比强烈的画面。很快,三十几位小朋友纷纷寻找到让自己最舒适的姿势,或席地而坐,或深蹲着地,有好几位小朋友甚至趴在地上,以便手臂支撑在地板上发力。

喻慧的四条屏国画作品《鹦鹉》得到了小朋友最多的偏爱,临摹这幅作品的孩子每个人选择的角度都不尽相同,有些同学一上来就“挥毫”,用油画棒铺成,整个画面涂满颜色,有的同学索性把假山改画成了金黄色。辅导老师吴叶舟笑着说,这都没什么不可以,孩子们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式,在这个阶段,辅导老师是不会介入的。

现场,有个孩子的画面只存在着黑白两色,与其他小朋友描绘的五彩斑斓迥然相异,他自己看着画面,渐渐也有些困惑,下笔迟疑起来。辅导老师见状,走到他的身边,轻声说:“不用画颜色,你可以用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表达明暗,区分石头和鹦鹉。”看着小朋友逐渐丰满起来的画面,经过询问,原来,这位小朋友学过书法,习惯了使用线条作为主要的绘画语言。

面对着同样的画面进行临摹,孩子们笔下的画面各有特色,这些微小的改变,意味着创作的启蒙。这也是令辅导老师最开心的地方。

知名画家毛冬华偶然路过现场,她指点孩子作画的同时,把孩子们在作品前聚精会神的情景拍照,发给艺术家喻慧,“也让艺术家高兴一下,知道自己拥有了这么多小粉丝”。对于孩子而言,偌大的美术馆里,零距离接触的不仅仅是画作,还有艺术家的风采,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知不觉地播下了亲近艺术的种子。

其实,中华艺术宫里十二艺节的展览,并没有局限于场馆的空间,而是利用自身优质的馆藏资源,与校园美育相结合,馆校联动,除了请小朋友们到展厅参观,还会有专业老师将展览内容和相关的体验课程送到学校课堂,让学生们未出校门先了解展览的信息和艺术的魅力。

美术馆成为美术课堂,这是一件多么美的事。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