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提到最失意合资车,莫过于美系车。根据中汽协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前5个月,美系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10.9%下降至9.6%。与此同时,德系和日系品牌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份额有所增加。
曾几何时,美系车在华江湖地位显赫,其中上汽通用稳坐销量前三强,上通五菱则多年位居第四位,领跑二线车企阵营,再加上长安福特助力,在华市场份额2012年曾达到13.45%。但从2017年开始,美系车在华表现就越混越差,其中长安福特在2016年达到95.7万辆销量高峰后,到2018年暴跌至37.78万辆,今年1-5月同比下滑70.3%。随后是上通五菱在2018年仅实现135万辆,今年1-5月下滑27.92%;最后是上汽通用虽然依旧身居销量三强,但今年前5月同比下滑15.15%,形势不容乐观。
美国方面认为,这与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下滑不无关系。然而,虽然车市遭遇下滑,但是德国与日本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也不难看出,即使是车市低迷,但是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产品还是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无论是福特、通用还是菲亚特克莱斯勒,不仅车型老旧换代迟,而且亮点较少,甚至还出现退化现象,在没有几款足够“能打”的产品下,美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衰败成为必然。
而如今,在特朗普不断发起的贸易挑衅的情况下,美国汽车企业会“受伤”更大,关税提升直接影响了美系车在华的销量。从中国对美征收的关税目录清单来看,汽车类的项目涉及最多,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美国进口乘用车,包括特斯拉、林肯、克莱斯勒等在华以出口为主的车企无一例外、全部躺枪。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中美贸易战将直接对进口品牌车企造成20%左右的成本增加,相比2011年中国对美的“双反”措施,成本增加将翻倍,尤其是在国内销量持续攀升的林肯和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特斯拉。
事实上,美系车当前处境相当尴尬,一方面要迎合特朗普的“爱国”号召,尽可能把汽车生产放在美国,另一方面则因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其生产及营运成本日益提升,让它们在和德系车和日系车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
如此不妙的处境下,美国政府还要一意孤行,相信不仅其出口中国的车企必将进一步遭受冲击,其在中国的合资车企也将遭遇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尴尬;之前因“萨德事件”遭遇销量寒冬的韩系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美系车要重蹈覆辙了吗?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