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新民晚报社共同发起的“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行动圆满收线,从6月5日至6月18日的10个工作日里,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受理环境保护类诉求8026件,其中“局长接电督办单”64件。从诉求内容来看,噪声、废气、油烟仍是市民最深恶痛绝的三大环境问题。
关停违法排污企业
据统计,行动期间,“噪声污染”成为市民“头号大敌”,投诉量高达4840件,占比60.3%;“空气污染”排名第二,共1053件,占比13.12%;“油烟扰民”位列第三,共860件,占比10.72%。
紧跟市民来电,本报记者也深入环境污染“重灾区”,现场调查,追根溯源,曝光了多起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令人欣慰的是,各区生态环境部门随后迅速行动,用最严执法剑指排污“元凶”,目前,不少涉事企业已被立案调查,环境污染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比如松江区申港路申忠路附近噪音轰鸣的无证木材加工厂、嘉定区直排污水的月亮湾庄园农家乐、以及松江区天峰路上一家扬尘弥漫的金属制品厂,均已被关停;对于市民投诉的其他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门也承诺,将逐一核实,违法必究,确保件件有回音,桩桩有反馈。
联合执法破解难题
今年是“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行动持续开展的第五年,回顾五年来的接电情况,不难发现,虽然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市民满意度也在逐年提升,但诸如油烟污染、达标扰民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久治不愈”。面对这些顽症痼疾,有何根治之策?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油烟扰民,去年,市食药监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城管执法局已联合发文,明确了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其中商家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超出《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准范围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由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而对于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但未安装或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的,由生态环境部门处理。因此,今后还需要市场监管和生态环境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加强协作,联合执法,才能有效消除油烟污染。
对于噪声扰民问题,业内人士建议,除了敦促企业切实采取降噪措施外,有关部门也可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对居民投诉居高不下的区域加强监测,进一步细化不同功能区的执行标准,适度调整现行的环境噪声限值。
“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行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但污染防治攻坚战依然在路上,今后本报将继续倾听市民心声,聚焦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的乱象,督促有关部门拿出治污真作为,共同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本报记者 房浩 夏韵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