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曦
小时候,母亲在郊区教书,一周回一次家;父亲早出晚归忙工作,我们通常要晚上八点才能吃晚饭。我这个当姐姐的,时常要洗手做羹汤。然而,我还是不擅长炒菜。时间短了,怕不熟;长了,肉丝肉片等荤菜就老了,蔬菜也萎了。
至此我明白,炒菜、蒸鱼,除了原料新鲜、准备得当、佐料恰切,烹制成功与否,全在火候。有一次为郊区来的表姐们下馄饨当早饭,二表姐教我,馄饨煮开后,要把锅盖盖一会儿。我顿时明白,这是利用余热。后来,我摸索出煮鸡蛋的妙方——水一开就关掉煤气,让鸡蛋焖在锅里。这样煮熟的鸡蛋,蛋黄嫩嫩的,不会像橡皮一样老。
其实,友情和爱情也很讲究火候的。做菜的火候没掌握好,顶多不好吃。友情和爱情失了火候,就不太妙了。
初见一个人,有了好感,除非正好两情相悦,否则,主动的那个难免会失之焦躁。若懂得火候,有点耐心,或许能如愿以偿。可惜的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年轻人不多。
当年,有个女生喜欢一个高高帅帅的男生,后来她知晓,他刚刚有了女朋友,只得斩断情愫。大约过了半年,男生写信给她,说:“也许,等我回来,一切都变了。”他的意思女生明白,只是,爱的火焰已在她心里熄灭。倘若她调整一下心态,珍惜对方燃起的火苗,或许不会错过彼此。
情感如此,铸青铜器也是如此。有句话叫炉火纯青。“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摘自《周礼·考工记》。这里的“金”指铜。商周时没有温度计,炼铜必须把握好火候,工匠们通过长年累月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上述经验。
和铸铜器一样,治国也要懂火候。历史上的变法者,初衷和法条大多不错,一旦操之过急,变法就成为一纸空文。最典型的,莫过于光绪皇帝的百日维新。年轻的皇帝不懂国情,不善于团结朝野上下支持改革的力量,急躁冒进,时常一日之内连发几条政令,以上谕治国,最后以悲剧收场。
治大国若烹小鲜,并不是说治大国有多么容易,而是说,食材要新鲜,准备要充分,佐料要对路,火候,尤其要精确地掌控。“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懂得火候这回事,需要人生的历练。可惊可喜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见多识广者颇多,早早的就炉火纯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