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首幅“市区联手”旧改地块签约生效 批捕涉黑涉恶犯罪案件二百八十件 不忘初心  当好渔民 12小时签约率就达97.09%
第3版:上海新闻 2019-06-23

不忘初心 当好渔民

——记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小杰

戴小杰教授在“淞航”号上

蔚蓝的大海上,洒着金色的阳光。站在船艏,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戴小杰望向远方,目光坚定。有人说,他一点儿也不像大学教授,倒像是个渔民,他欣然接受。“因为渔民才最了解海洋、最能接近海洋,我也愿做一名渔民,凭我的努力去打开金枪鱼世界的大门。”

躬耕渔业研究三十载,戴小杰在大学教授、渔民两种角色间不断转换,不是在海上调研,就是飞往世界各地参加渔业谈判。再过些日子,他又要出海了,他与这抹蔚蓝已经不可分割——戴着的领带上印有鱼群图案;儿子也起名“振洋”,寓意振兴海洋。

“在海上开展科学研究,本身就极具挑战,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我国远洋渔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戴小杰正是中国金枪鱼渔业的开拓者。1994年,他随团队赴西非参与金枪鱼钓项目。那会儿,中国刚开始在这个领域发展,如何捕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每天在船上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洗澡只能用海水冲后再用一小盆淡水擦一下,吃的是冷冻的菠菜和鲐鱼。”戴小杰回忆,“但有鱼我们就高兴。”

2003年,戴小杰又作为观察员在公海上开展金枪鱼渔业资源调查。“我在船上主要是搞调查,要对鱼进行测量和解剖,所以能收集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在之后的国际谈判中为维护我国渔业权益起到了支撑作用。

1996年6月,中国加入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开启了我国政府参与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序幕。作为金枪鱼专家,戴小杰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渔业组织谈判是在1999年。“我们都清楚,最首要的任务是确保中国的捕鱼权。”也正是在这次谈判中,戴小杰看到了与“先行者”之间的差距。要知道,“戴小杰们”面对的是欧美专业团队,他们要么是外交官出身,要么是从事远洋渔业资源调查的科学家。

必须要提升自我!为了拿到第一手数据资料,戴小杰每年都要走遍沿海各大港口码头、走访大量渔民,对我国渔业情况如数家珍。

2017年9月,上海海洋大学和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共同成立“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目前研究中心有约40人,覆盖中国参与的7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

这些年来,戴小杰和所在团队代表中国参加了50多次渔业谈判,通过履约谈判,戴小杰为我国争取了金枪鱼捕捞配额,推动了我国金枪鱼渔业的发展。

“作为海洋大学的一名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是我的职责所在。”

从教二十余载,戴小杰桃李满天下。尽管科研工作繁重,但他仍然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刚入学的时候,戴老师就告诉我们,比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做人。他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出海前,他会召集我们了解科研进展。”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张嘉容说。

近年来,戴小杰先后获得“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2019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所在的履约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可他对这些并不在意,他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站上国际舞台,成为素质过硬的后备军,继续为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奋斗。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