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大手笔,为垃圾分类量身定制
第21版:创见 2019-07-03

大手笔,为垃圾分类量身定制

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亲身体验,造就了这些充满生活气息,取材于日常的好设计

深泽直人等炙手可热的设计明星都曾参与到垃圾分类相关的设计中

刚刚过去不久的“618”,上海市民在电商平台上抢购分类功能垃圾桶的新闻令人记忆犹新。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现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不少市民已经通过学习垃圾知识、攻略,迅速晋级为“垃圾分类达人”,垃圾分类的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已经渗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

垃圾分类,正在缔造魔都人新的时代生活。

对于设计师和创意行业从业者来说,每一次人们日常生活理念的改变,都是他们发挥创意创造力的极好机会。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对垃圾分类的调侃,其实道出了在垃圾分类的时代,人们急需一些能够适应新政策、增加日常生活便利度的新设计、好设计。

事实上,全球已经有了不少为“垃圾”量身定制的经典设计。比如,在垃圾分类执行多年,管理、执行都相对成熟的日本,就有不少设计精巧的垃圾桶作品,深泽直人等炙手可热的设计明星都有参与其中。

毫无疑问,垃圾分类的实施对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产生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本土的设计师、创意达人也投身到了垃圾分类的创意设计之中,用出人意料的脑洞和绣花针一般细致的考量,为垃圾分类时代的生活增添便利和趣味。

◆琳恩

不弯腰不占地,分类催生好设计

“看了很久,虽然觉得小贵,但想想对日常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还是下单了。”一位在“618”抢到心仪的分类垃圾桶的网友在朋友圈留言,她对新垃圾桶的选择标准,是不弯腰、不占地,小身材、大容量,造型也算简洁时尚,当然,垃圾分类的功能也必须鲜明。实际上,经历千挑万选,“踏破铁鞋”的这位网友,几句话就道出了分类功能垃圾桶的设计真谛。

“设计的细节之处就是将我们生活中的无意识行为转换成了最直接的终极体验,”倡导“无意识设计”的深泽直人,在捉刀垃圾桶设计时,以“不占地”为原则,将垃圾桶的一面设计成了直角,用他的话来说,“这样的垃圾桶,将它放在墙角,不会轻易被踢翻,也不会占用多余的空间。”

而另一位日本设计师莲池桢郎,其代表作中有一款在日本当地家喻户晓的分类垃圾桶Sorriso,也是以占地少,整理、丢弃垃圾不需弯腰而广受欢迎。虽然说不上完美,但Sorriso典型的日式简约柔美流线形,放在任何室内空间中都不扎眼、突兀,是个“安静”的配角。开放式桶口和斜切桶壁,则成为设计师为方便用户不弯腰而专门构思堆叠设计的前提。当然,很多同行也很佩服莲池桢郎的商业头脑,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和地区,相中Sorriso的用户,通常会购买至少四个,才能发挥其堆叠设计,不占地、不弯腰的功能。

无独有偶,泰国的新锐设计品牌Qualy也推出过一款和Sorriso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分类环保垃圾桶。只不过,和Sorriso圆润的线条相反,这款在欧美市场受到欢迎的垃圾桶是方块造型。

当然,一体式分类垃圾桶也有着拥趸。比如,在电商平台上相当畅销的摇盖式分类垃圾桶,就因为大容量、小身材、分类明晰受到追捧。顶部的双桶垃圾箱,丢弃的是高频率的厨余湿垃圾和干垃圾,80厘米高的桶身与人们普通使用的标准橱柜齐高,直接圈粉中老年人。而下层的翻口则是为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准备的。整个垃圾桶容量达45升,但侧身相当纤细,地下还准备了滑轮,在闲置不用时,正好可以被推入到橱柜和冰箱之间的“边角料”空间里。

事实上,在网络上仔细搜寻,你可以发现不少不弯腰、不占地的垃圾桶好设计。比如,挂在橱柜壁上的垃圾桶,比如为利用橱柜角落打造的转角式分类垃圾桶,对边角料空间的开发利用都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不弯腰不占地也并非垃圾桶设计的唯一思路。放眼全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颜色设计来区分不同的垃圾。在英国,人们以红色、绿色和灰色作为垃圾箱的颜色,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而日本MAQ公司则在与日本政府规定的垃圾分类颜色代码一致的前提下,设计了艺术化包括树木、鱼、花草以及流泪的濒危动物图案的垃圾袋和垃圾桶,在为使用者增加几分审美趣味的同时,也在警示人们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有的设计者还直接动用了“黑科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就曾研制出一款名为“Recycle-o-sort”的太阳能环保垃圾箱。在预先设置好程序后,垃圾箱依靠太阳能驱动,不仅能够对可回收的瓶罐废弃物进行自动分类,还可自动倾倒箱内废弃物。其内置的废弃物拾取装置,逐个将拾取的废弃物自动放置在旋转盘上,由3台传感器装置进行识别检测,根据材质不同,转盘将废弃物分投入箱内对应的储存空间。不过,这样的“黑科技”自动分类垃圾桶还处于测试阶段,由于制造成本等原因,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段距离,却也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从“破袋神器”到贴心垃圾站

当然,要说细致、周到、接地气,随着垃圾分类渐入佳境,上海也涌现出一批因地制宜,充满人情味的好设计。比如,上海宝钢八村小区的湿垃圾桶里配置的破袋神器就很受居民的欢迎。而它的设计者却不是职业设计师,而是宝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的车队长陈华。细心的他发现,不少居民提着袋子丢垃圾,总是担心拉开袋子倒湿垃圾要弄脏手。“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个工具,能让居民直接拉一下就把袋子破了,湿垃圾直接漏到湿垃圾桶里,马夹袋可以直接放到干垃圾桶。”陈华曾经想到用钉子来做破袋器,但试验之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钉子不仅不容易把袋子划开,还常常把袋子勾住。

“神器”设计受挫后,陈华并没有放弃,他发现锯齿的破袋效果不错,但如何固定在垃圾桶上却是一个难题。于是,连着琢磨了两天,凭借着之前做机修工的经验,他找到了五金工厂,做出了一个特殊的锁扣。不管垃圾桶的尺寸或是高低不同,锁扣都可以直接锁住桶壁,而且一个小挡板,可以牢牢卡在垃圾桶边沿,拉的时候不容易晃动。

有了破袋神器,扔湿垃圾的居民只要将塑料袋放上这根锯齿,然后轻轻往上一拉,湿垃圾便自行掉入垃圾桶,再把塑料袋扔进干垃圾桶,弄脏手的概率大大降低。

保洁行业的工作者并没有受过科班设计教育,但长期在一线工作,有心观察一样能带来创意灵感。之前,新民晚报在《关注日常生活里的每个细节》一文中报道的新华路社区改造的故事,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居住被改造小区的设计师何嘉,也正是凭着对小区门口垃圾房,以及保洁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结合垃圾分类的原则,为该小区量身定制了一个贴心垃圾站。同样是以颜色标注的分类垃圾箱房,暗藏了设计机关,按压按钮即可打开滑动门,居民扔垃圾、保洁员处理搬运垃圾都相当方便。同时,这个垃圾站除了四色分类之外,还多了一间“工作室”,洗手池、置物柜、衣架以及用于清洁的高压水管,都是为保洁人员展开工作度身打造。这个“工作室”体现的是对保洁人员的尊重,某种意义上也在提醒人们,尊重保洁员的工作,垃圾分类无小事。

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亲身体验,怎么会有这些充满生活气息,取材于日常的好设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