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三年援疆路 一世援疆情
第5版:要闻 2019-07-03
上海援疆干部将喀什当作自己“第二故乡”

三年援疆路 一世援疆情

荒凉到极致,又美到极致的新藏线 图TP

喀什泽普五中副校长 肖明华

上海第九批援疆医疗队领队、喀什二院院长 崔勇

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叶城分指挥部副指挥长 张彬

本报记者 屠瑜

今年,是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在喀什的收官之年。他们将喀什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挥洒汗水,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小故事,其中有情、有义、有大爱,有国、有家、有情怀。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三位70后援疆人才干

部,一起来看看他们援疆之路

上的点点滴滴……

言传身教,把经验留下来

5月21日,距离肖明华离开新疆喀什泽普五中返回上海的时间只有1个多月了。援疆三年,他将自己比作一棵在沙漠中顽强生长的胡杨,有过煎熬,有过挣扎,但更多的是在大漠中给人带来的希望。通过组团式教育援疆,如今的五中实现了“万里同课”,实现了跨区域网络互动教研,教育管理更是上了一个台阶。本地老师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大量“养分”,教师队伍愈发壮大起来……

2016年8月,肖明华作为教师领队来到新疆喀什泽普五中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远望南疆大漠戈壁的第一眼,肖明华就暗下决心,当一棵屹立于沙漠的胡杨,“我要扎根基层,当好沪疆两地教育交流的‘使者’,帮助更多新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肖明华对本报记者说。

2016年9月,五中被自治区定为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组团式”援疆模式在基层学校该如何推进?怎样做功效更大?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肖明华心头。

“组团式”教育援疆,核心是由零星选派转为组团援助,由单兵作战转为系统作业,由单纯“输血”转为“输血造血”并重,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师成长等多方面助推学校发展。

他们积极引入上海优质教育资源。肖明华的派出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在数字化教学方面优势明显,可以为五中发展助力。虽然肖明华很不适应南疆干燥的气候,皮肤瘙痒、失眠多梦,但丝毫不敢懈怠,反复与上海后方联系,争取项目与资金,搭建平台,尝试“万里同课”,实现跨区域网络互动教研。现在,音频视频、虚拟实验、PPT等教育手段已在五中广泛应用。学校还被评为“全国百所数字化实验学校”。

肖明华明白,仅靠信息技术援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团队以队伍建设为根本,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今年3月份被提拔为泽普五中校长的高姗告诉本报记者,肖校长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把援疆老师好的经验做法传承下去,从管理层开始往下,一层层带教,“我在肖校长身上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

通过肖明华团队的不懈努力,五中的教学管理得到了优化,教育内涵得到了丰富,教研组研训功能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引领。学校先后获得喀什地区德育示范校、泽普县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泽普县综合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除了教学管理工作,肖明华在五中还有一位结对的学生,名叫吾米提江·阿不来提。在这位维吾尔族学生心中,肖明华是一位慈祥的好老师,“肖老师经常跟我交流,鼓励我要努力学习,放眼外面的世界”。

像肖明华一样的援疆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在这里留下的是最真实的足迹。他们像胡杨一般,有顽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铸就着坚韧的信念。

以院为家,我就是二院人

“我的腿摔坏了,本来已经在别的医院办了住院手续,但一听说上海的援疆医生在喀什二院,我就赶紧来这边重新就诊了!”新疆喀什二院的骨科病房里,一位名叫阿卜杜克尤木·阿布都艾尼的患者说。

喀什二院,原来在当地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二级甲等医院,在上海援疆医疗队的帮助下,已经于2014底创建为三甲医院,但和上海的三甲医院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三甲以后怎么办?”这是喀什二院院长崔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创三甲到强三甲的内涵提升,是崔勇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做的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挥喀什二院的龙头作用、提升医院管理能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医院的一把手,崔勇在贯彻执行先进理念、统筹医疗组团式援疆、发挥管理团队作用、实施医院各项改革、调动全院员工积极性、处理援疆专家和地方专家的关系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工作经验丰富、条理清楚、平易近人,是喀什二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胡彬彬对崔勇的评价。“崔院长一直都告诉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有问题都爱请教崔院长”。而“脑子要多动”是崔勇的微信昵称。

崔勇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提升服务患者能力。喀什二院依托上海优势,于去年推行就诊一卡通和一站式结算,通过信息化手段和优化就医流程解决门诊病人就诊时间长和住院病人结算慢的问题。崔勇悄悄用自己的卡做流程测试,还跟着一位病人参与就医全过程。了解情况后,现场办公,带领各相关部门一个流程一个流程梳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从病人告知是否清楚、经办人员是否解释到位、结算流程是否合理,窗口和导医设施是否合适到宣传是否广泛、满意度测评是否真实,这些细节着手,现场协调各部门落实工作,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便捷就医,效果显著,从以前门诊病人需往返排队7次有效减少到3次,出院结算时间也比以前减少了许多。

“为团队营造一个相对好的工作环境”是崔勇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的援疆医生、喀什二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陶然君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我们平时有什么想法或困感,崔院长都会想办法协调当地主任配合。”

忙碌的援疆医疗工作,让崔勇没有时间照顾上海的那个家。自从2017年2月19日到喀什二院工作以来,崔勇只在春节期间回过上海二次。在去年暑期期间,崔勇的爱人和女儿来喀什看望崔勇,没想到他给她们母女报了旅游团,“打发”她们去周边游玩。母女俩回上海的那天崔勇都没有时间去送她们。

“援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责任,是心中的一种家国情怀。”崔勇说,“我就是喀什二院人,他们是我的一家人!我们要努力把喀什二院建设成老百姓心目中有实力、高水平的三甲医院。”

比起付出,更多的是收获

新藏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荒凉到极致,又美到极致。近年来,新藏线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的旅游“天路”,越来越多的自驾游、骑友纷至沓来。在这背后,是一个人为此付出了近三年的努力,他就是分管旅游的上海援疆叶城分指副指挥长张彬。

2016年12月25日,原宝山区罗泾镇党委副书记张彬,作为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来到叶城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他判断,新藏线是叶城的经济线,只有把这个项目做起来,叶城的发展才能日新月异。

2017年他随专家学者一起,乘车翻越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山,实地考察摸清了这条线路的状况。2018年和公路终点西藏阿里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张彬还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建设新藏线大本营。“新藏线这么长,在路上的游客太缺少一个提供各项服务的大家庭,也缺少行走在路上可以随处而安的小家。”在张彬的建议和推动下,“新藏线大本营”和“新藏益站”计划开始启动。

三年来,叶城各类精品酒店拔地而起,服务设施得到完善,规划提升了宗郎灵泉、锡提亚谜城、坡陇森林公园等多个国家A级景区,叶城的旅游产品和景区设施都有了质的飞跃。

每一个在叶城的人都感受到了它的变化:昔日萧条破败的景区,如今人气满满;当地农民成了旅游从业者;新藏线沿线山区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截至2018年底叶城共接待游客33.89万人次,比2017全年增加14.8万人次。打破2017年景区营收基本为零的瓶颈,2018年营收一跃达到68万元(不含门票)……

“原以为来援疆是付出的,但其实是收获。”张彬说,“我收获了感动和力量,收获了来疆84名兄弟的友谊,我们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三年援疆路,将是一世援疆情”。同时,张彬通过参与新疆建设,看到当地老百姓变富裕了,“这种愉悦感让我很满足”。

招商引资、旅游开发、项目规划……张彬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忙工作,“我们不开手机是不知道星期几的,没有周末的概念,只知道日期”。

张彬的岳父因肺癌转移到食道癌,一直住在医院,张彬一直没有请假直到妻子5月18日哭着打来电话告诉老爷子生命垂危,5月19日,在接受完本报记者的采访后,张彬请假,坐上了回上海的飞机。5月22日晚,张彬的岳父去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